陸CPI負成長引通縮憂慮 學者:「低通脹」表述更精確

▲GDP,超市,豬肉,價格。(圖/CFP)

▲大陸菜價大跌,譬如大白菜11月批發價最低每斤0.4元(人民幣,每台斤約1.4元新台幣)。(資料圖/CFP)

文/中央社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5%,工業產品出廠價格(PPI)年減3%。數據令外界擔憂中國是否陷入通縮,不過,中國的經濟分析師認為,表述為「低通膨」較為精確。

中國媒體界面新聞報導,雖然CPI連續兩個月負成長,PPI連續負成長14個月,但分析師認為,這並不意味著通縮格局已經形成。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近2個月CPI連續負成長,主要是受到豬肉價格的拖累。但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更能反映根本物價水平的核心CPI今年以來一直保持在0.4%以上,從這個角度看,尚不能說當前中國已形成了通縮格局,「低通脹」(低通膨)的表述可能更為準確一些。

他並指出,伴隨豬週期逐步走出底部,居民消費進一步修復,明年CPI年增率中樞有望從今年0.4%的低位回升至1.3%左右,通縮風險會進一步弱化。不過,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低通脹都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報導指出,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調整了對中國通脹的看法。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認為,「物價有望觸底回升」;而三季度報告指出,「物價短期還將維持低位」。

人行指出,近期中國CPI徘徊於零附近,主要是受去年同期豬肉價格較快上漲的基數影響,核心CPI保持基本穩定,服務CPI較上半年還有所加快,與經濟恢復向好的走勢基本一致,PPI降幅也總體趨於收斂。中長期看,中國不存在長期通縮或通脹的基礎。

中國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表示,由於去年豬肉價格漲幅處於較高水平,導致今年豬價增速持續負成長。此外,國際原油價格回落、服務需求恢復偏慢均不利於非食品價格企穩回升。

伍超明與王青均預計,年底消費旺季來臨對物價有一定提振作用,CPI有望在12月轉正。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