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昔召開國安高層會議。(資料照/翻攝自賴清德臉書)
記者陶本和/台北報導
大陸商務部提早於15日公告,認定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而台辦系統也表示,台灣違反ECFA有關條例。對此,深度參與國際經貿事務國安人士受訪表示,中國利用兩岸貿易依存關係,作為政治施壓,應該要更謹慎「去風險」,不是製造更大的貿易依存關係,讓對岸未來撿到更大一把槍,回過頭來對台施壓。
大陸商務部在今年4月時,就已開始就台灣制定並實施的禁止進口大陸產品相關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10月時,因調查項目擴大至2500多項,因次決定延長3個月,規劃2024年1月12日,也就是台灣的總統大選前一天公告,被各界認為時機極為敏感。
不過,大陸商務部提前在15日就率先公告,認定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存在《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第三條所規定的情形, 構成「貿易壁壘」;而台辦系統也表示,民進黨當局對大陸採取貿易限制措施,不符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關於推動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制度化及自由化的要求,違反ECFA有關「逐步減少或取消雙方之間實質多數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條款。
對此,一位深度參與國際經貿事務國安高層人士接受訪問時表示,中國利用兩岸貿易依存關係,作為政治施壓,這樣要求台灣改變立場的貿易夥伴,應該要更加謹慎「去風險」,而不是去製造更大的貿易依存關係,讓對岸未來可以撿到一把更大的槍,回過頭來對台施壓,限制台灣或剝奪台灣決定的空間,兩岸經貿倡議跟台灣長期戰略利益,是衝突而且是不一致的。
國安人士指出,中共本次手法就是「經濟脅迫」,本來中共規劃在明年1月12日,也就是台灣大選的前一天公告,如今提早公告,研判這凸顯了他們認為有急迫性,可能在選舉前一天公告,醞釀的效果不彰,顯見在藍白合破局後,有新的動作,這是對於選舉的介入與經濟武嚇。
國安人士分別從「兩岸經貿依存度」、「一中市場轉向世界」,以及「中共非改變貿易,是企圖改變選民的選擇」三個角度分析。
首先,「兩岸經貿依存度」方面,國安人士表示,這八年兩岸經貿依存度已經有所改變,從數據來看,過去台灣對中出口比重約4成上下,2020年為43.9%,其後逐漸下降,2022年為38.8%,2023年則降為35.4%,寫下21年來的新低。
在「一中市場轉向世界」方面,國安人士表示,從2008年、2012年的兩次選戰中,都是聚焦在一中市場、大中華經濟為主要概念,但在2016年後有所轉向,開始走向世界,經濟有很大的轉變,具體的例子來看,台灣的股匯市規模已經是過去的倍數,而GDP總值至少多了過去7兆。
最後,在「中共非改變貿易,是企圖改變選民的選擇」部分,國安人士指出,過去中國禁止台灣的虱目魚、漁水產品、水果等,一定程度上,台灣在市場上也有做了新的分配與調整,而台灣選民也大概可以了解到,中共希望改變的並不是貿易本身,而是台灣選民的選擇,希望做出中共喜歡的投票選擇。
對照中國的經濟狀況,國安人士表示,中國經濟已經不是2012年的光景,甚至也不是2016年的中國經濟,現在的氣更虛,信用評等下降,內需不振已經不是秘密,從雙11市場狀況跟退貨率,可以看到中國狀況不好的地方,11月拜習會時,他們也找了美國的企業家希望可以投資,也積極找台商希望回去投資,「事實就是,中國需要全球的經濟更多!」
國安人士表示,這次的脅迫是一個「空白脅迫」,整體缺乏說服力,是空白的恫嚇,沒有實質效果,更重要的是,面臨大選,面對這樣經濟脅迫,要去認真思考,台灣的經濟要不要回到8年前的22K,股匯市只有現在的一半,GDP也少非常多,8年前的台灣,經濟是走不出世界的,台灣人應該都要知道經濟動作的背後就是政治。
國安人士提到,從跟大陸關係非常緊密的相關團體,包括工商協進會的公開說法,其實可以看出端倪,都是希望大家可以好好溝通,只是點到反而沒有批評太多,甚至期望的策略,跟政府正在執行的方向一致,這背後另外一塊就顯示,政府早就有所預料,及早進行溝通跟台灣經濟韌性的調整。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