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局研發瀝青磚自動產製機、車載式可精準控制銑刨尺寸路面挖掘裝置,不但取得國內專利,也是全球首創工法。(圖/公路局)
記者李姿慧/台北報導
台灣多雨高溫,影響道路坑洞修補耐久性,短時間內容易重複損壞,頻繁修補影響交通,為解決該問題,公路局研發瀝青磚自動產製機、車載式可精準控制銑刨尺寸路面挖掘裝置,分別在今年8月和10月取得專利,全球首創,修補1個直徑40公分、深5公分瀝青磚僅約7分鐘,耐用度超過3年以上,為以往9倍。
公路局管轄道路約5500多公里,由於台灣天候多雨高溫,早期道路坑洞修補較難管控品質及耐久性,常溫瀝青混凝土修補坑洞材料常常因為溫度及夯實能量不足,短時間內容易重複損壞;也容易因修補鋪面施工時間長,影響民眾通行和交通,產生民怨。
為用路人行車安全,並強化道路鋪面安全、品質及數位化管理,公路局工程材料技術所研究坑洞快速修補,研發機械、設備與改良材料工法,除2016年及2017年已取得「瀝青磚之產製方法」及「瀝青磚之安裝工法」等2專利,為全球首創新工法,解決精簡人力、施工時間、壓實度不足及坑洞修補品質不佳等問題。
2021年5月也取得「瀝青磚坑洞修補整合式機械化工法」專利,今年8月瀝青磚自動產製機再拿下國內新型專利、今年10月車載式可精準控制銑刨尺寸路面挖掘裝置也取得新型專利,皆是世界首創工法。
▲瀝青磚自動產製機可事先精準製作好需要尺寸的瀝青磚,不受外面多雨高溫影響品質。(圖/公路局)
公路局工程材料技術所所長王韻瑾表示,瀝青磚自動產製機製作過程全部自動化,單一鍵即可製作瀝青磚,達到高品質瀝青磚,且其耐久性也提高,節省人力與時間,且事先在室內製作,不受多雨高溫影響,更提升壓實度不足問題,過往常溫瀝青混凝土耐久性為4個月,而瀝青磚卻超過3年以上。
王韻瑾說明,車載式可精準控制銑刨修補1個直徑40公分、深度5公分瀝青磚,僅約7分鐘,快速並提高作業人員的安全性,降低養護經費,且減噪及降低環境污染,現地可以精簡人力及施工時間,耐久度提升,也強化坑洞修補品質。
▲將事先做好的瀝青磚直接補入坑洞,修補1個直徑40公分、深5公分瀝青磚僅約7分鐘,耐用度超過3年。(圖/公路局)
該全球首創的工法也帶來驚人的效益,王韻瑾指出,瀝青磚修補僅需要1次,常溫瀝青混凝土至少需修補5次,瀝青磚修補每次496.5元,但常溫瀝青混凝土需要2612.5元,是瀝青磚的5.26倍;瀝青磚碳排放量為1.87kgCO2e,而常溫瀝青混凝土碳排放量相當於瀝青磚碳排放量的5倍;因提高維持鋪面品質,增加耐久性,提升行車安全,也降低了國賠案件。
王韻瑾表示,公路局除在2018年起使用瀝青磚外,也致力推廣至其他地方政府單位使用,如基隆市政府,提升路面坑洞修補效率及安全性,專利取得後也提供全台道路機關無償使用與技術轉移,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基隆市、宜蘭縣、新竹縣、南投縣等,免費提供使用於道路工程養護作業,期能共同提升鋪面服務品質。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