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一處房地產項目。(圖/翻攝自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蔡儀潔/綜合報導
大陸多地房地產業持續低迷,有民眾稱2020年斥資600萬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2550萬元),用最高價搶到一套新房,本以為能賺一筆,結果現在掛280萬(約新台幣1200萬元)都沒人要,「斷供已成必選項。怎麼辦,頭髮白了」,引發關注。
據《每經房產》報導,有網友近日在社交平台分享,2020年11月在東莞松山湖買了一套96平方公尺的房子,當時花了572.6萬元,含稅費600萬元出頭,「本以為能在這套放上面實現翻一翻,沒想砸手上,現在掛280(萬)都沒人要。」
該網友後來求助稱,即使出售成功,扣除首付176萬元,還欠銀行約120萬元,但家中已無餘糧,尚一套自住物業,求助後續如何合規處理,保留自住物業。
報導指出,經查發現,該項目位於松山湖北部,分為一期和二期,目前一期在售二手房房源為234套,二期在售房源約50套,在售房源較多,業主售房壓力較大。
中介平台錄得該項目近90天內僅有3套房源成交,不過帶看量相對火熱,30天內有超過250次帶看。
對於上述案例,東莞一位資深地產從業人士表示,屬於個例,從地理位置上看,該項目本來就在松山湖邊上,屬於受市場影響較大的典型樓盤;過去的市場變動中,每次松山湖降價都出過案例。
有中介人員表示,有雙證房源,歷史成交價為620萬元,現在價格約360萬元,但銀行評估價可以達到475萬元,兩成首付可貸380萬元。也就是說,買完房子還可以賺20萬元首付。
此外,還有房源目前在售價格為300萬元,但銀行評估價為380萬元,兩成首付可貸300萬元,意味著首付0元就可買到這套房子。不過多名業內人士表示,這種評貸方式或存較高風險。
如今東莞全域取消限購已滿一週年,但市場表現難言樂觀和達到預期。
據合富研究院統計,新房方面11月成交年、月增長率均跌約4成,需求淡季疊加市場悲觀預期,成交跌至年內第三低;二手房11月成交按月增近2成,按年微減4%,得益於二手房的拋售潮以及更大的議價空間,成交規模反超新房,走勢穩定。
▼ 涉事屋主自述內容。(圖/翻攝自每日經濟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