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舉美學」進化!重新設計改造後的「選舉公報」變好讀了。(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台灣的「選舉美學」進化了!選舉是民主國家重要的人民行動、個人意識的價值彰顯,台灣設計研究院與中央選舉委員會合作,3年來針對選舉相關印刷品、視覺、標示、圈票處等進行改造,今(4)日公布三階段優化成果;包括即將到來的「2024總統大選」,家家戶戶已收到的「選舉公報」也更易讀、一目瞭然,讓選民更能清晰的閱讀資訊。
▲改造前:台灣各類型選舉項目受到不同法規的規範,長年來難有設計專業介入的空間。(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改造後:台灣設計研究院和中央選舉委員會攜手,針對「選舉美學」進行三階段優化。(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台灣設計研究院表示,2021年起主動向中央選舉委員會(中選會)敲門拜訪,以每次選舉都會派發給家家戶戶的實體「選舉公報」為第一階段合作標的,期望透過設計能量的導入,提供民眾更清晰、順暢的選舉體驗和投票現場;後續也帶著第一階段的成果信心,繼續三階段的優化。
●第一階段優化:公投公報
中選會和設研院攜手,第一階段是2021年12月的公投公報,在符合法規與原來的預算限制下,雙方歷經半年時間,與設計團隊和顧問共同討論,針對版面結構進行大幅度改造。像是公報刊頭,由傳統書法字體改為「黑體」,呈現更簡潔、理性的效果,並以紅色強化重要資訊。
▲優化後的公投公報,以多欄塊狀式的版面安排滿足大眾讀報的邏輯。(圖/台灣設計研究院提供)
▲「改造前」的公報,左右各半的文字編排,容易閱讀疲勞,較難滿足大眾閱讀書報習慣與需求。(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版面欄位方面,過去的選舉公報在編排上左右各半,但每行字過長的情形下,很容易產生閱讀疲勞,較難滿足大眾在閱讀書報的習慣和需求;因此改為以直式橫書、分多欄形式呈現,減少每行字數,降低閱讀疲勞感。重新設計的版面,讓每案於同一頁面呈現,方便完整閱讀。
▲優化後的選舉公報,欄位設計、編排上更易讀。(圖/記者林育綾攝)
此外還新增透視視角的「投票流程圖」,以投票權人在進入投票所後,進行投票的視角來呈現,讓民眾有清晰的動線概念,有助加快投票流程。第一階段選舉公報的改造設計,在當時獲得良好的評價,也榮獲2022年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及「年度特別獎──社會設計」殊榮。
▲「投票流程圖」以選民的視角來呈現,讓民眾有清晰的動線概念,有助加快投票流程。(圖/記者林育綾攝)
●第二階段優化:選舉公報、選票、相關印刷品
第二階段優化,持續針對選舉公報及相關印刷品(如投票通知單、選票)改造,同時新增「投開票所標示」的優化。
▲「改造前」:過去投開票所現場,充斥不同尺寸、色彩的張貼文宣,容易造成資訊混亂。(圖/台北市選舉委員會)
在每位選民熟悉的「投開票所」,可以發現過去現場總充斥各種獨立文案、不同尺寸、不同色彩的張貼文宣,卻在傳達相似訊息;因此首要著手整合色彩、尺寸、合併文字關聯訊息,強化溝通效率。像是以中性的灰、白、黑、紅為主體,跟過去經常看到「紅底黑字」的標示相比,清晰許多。
▼改造後:優化後的投開票所標示,經過設計整合後,資訊清晰。(圖/台灣設計研究院提供)
執行團隊以三種主要型態的投開票所(學校、宮廟、區里民活動中心)進行布置示範,以民眾需求的視角,提出清晰的指標系統;也提供投開票所清晰的SOP,方便選務人員更有效率地張貼指標。
▲▼2024總統大選,全台投開票所的標示皆會優化。(圖/記者林育綾攝)
選票上的字體,過去多以標楷體為主,不過設計團隊解釋,這樣帶有書法特性的標楷體,其實第一時間會讓人無法直觀的解讀文字資訊,最後以「思圓黑體」來設計,這不但是開源免費字體,方便下載製作,字體也較清晰;版面內容也經過調整改造,讓選民一目瞭然。
▲▼選票字體、欄位設計優化,更一目瞭然,將在這次總統大選實行。(圖/記者林育綾攝)
●第三階段優化:政見發表會、中央選情中心、投開票所遮屏
「政見發表會」片頭動畫,過去都是各電視台自行設計,如今以中性立場與角度,避免敏感的數字、文字、人物照片等內容;同時也提出電視轉播畫面的資訊設計、舞台布置建議,給電視台布置時參考。
▲改造前:過去的「政見發表會」片頭動畫由各家電視台自行規劃。(圖/華視畫面)
▲改造前:過去的發表會現場,常以繽紛色彩、活潑鏡面呈現。(圖/中視畫面)
▼改造後:以中性色彩呈現,電視鏡面將資訊收斂整合,並以動態背景豐富畫面及層次。(圖/民視畫面)
針對選舉開票時最受矚目的「中央選情中心」,提出資訊螢幕的版面優化,改善過去藍屏黃字、楷體的閱讀背景,以中性色彩、文字呈現,聚焦重要資訊。另也提供場地布置建議,以中性、理性的前提重整現場調性。
▲「中央選情中心」改造前:色彩多元,計票螢幕對比強烈,閱讀不易。(圖/中央選舉委員會)
▼改造後:選情中心佈置的色彩收斂,聚焦重要計票資訊的呈現。(示意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值得一提的是,執行團隊調研了許多的國際案例,針對投開票所內的「蓋章處遮屏」進行設計優化。遮屏同時要考量選務人員在意的便利性、隱蔽性、整體形象;還有選民期待的專業度、安心感,並適合不同使用者的尺度規劃。
▲改造前:過去圈票處的遮屏,臨時感強烈、組裝收納不易。(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團隊分享,圈票處的遮屏不能完全遮擋,是為了避免選民在投票時有違法行為;但也必須有隱私性,因此以半透明但同時具有隱蔽性的灰廉來設計,組裝輕便、好拆卸,跟過去各個投開票所自行四處找來蕾絲、泛黃布簾相比,優化不少。
▼改造後:遮屏符合法規之下,除了美化,同時組裝輕便、好拆卸。(圖/台灣設計研究院提供)
▲▼圈票處在符合法規之下,除了美化、空間更舒適,同時組裝輕便、好拆卸。(圖/記者林育綾攝)
而考慮到身心障礙者的使用,也請了身障者作為顧問,設計出適合的桌子高度、寬度、深度等,提供良好體驗的圈票處。
▲圈票處重新設計優化後,更符合身障者需求。(圖/記者林育綾攝)
目前改造的「圈票處」還未遍及全國,「2024總統大選」將在台北市瑠公國中804教室作為示範投開票所試行,後續才會逐步遍及全台,讓「選舉美學」全面提升,正向引領台灣整體民主形象。
●選舉設計革新:提升民主體驗
設研院表示,《經濟學人》於2022年的「民主指數」報告中公布,台灣民主指數位居世界第10,同時也是亞洲之冠。當台灣在國際舞台上已被公認為亞洲民主典範之時,期待透過設計的導入,進一步建構更專業的選務現場環境。
設研院院長張基義表示,我們應該更有自信讓民主跟設計並進,提升台灣的選舉體驗,而透過三階段的合作,有助於建立機關信心,也從中滾動式修正,讓所有的選務項目更臻完善,設研院也將會把3年的成果匯集成冊,交付給中選會,便於未來的執行與複製應用。
▲台灣設計研究院和中央選舉委員會攜手,針對「選舉美學」進行三階段優化改造。(圖/台灣設計研究院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