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廚周維民出書揭營養午餐製作過程。(圖/記者楊惠琪攝)
記者楊惠琪/台北報導
學校營養午餐經常躍上媒體版面,但往往不是跟美味劃上等號,經常是營養午餐廚餘過多,或是餐點裡有異物、學生吃了疑似食物中毒,甚至因為賣相太差「像廚餘」被投訴等。曾任美食節目製作人、現在轉戰團膳業的主廚「小周師」周維民,近日出版專書揭露營養午餐難吃的原因,也提供如何避免吃起來像「隔夜便當」的解方。
周維民原本是知名美食節目製作人,替節目研究食譜,許多料理都出自他的構想,後來斜槓當起廚師,以「小周師」之名四處進行料理展演與演講,也出版多本食譜。去年更轉戰團膳公司,希望把營養午餐變好吃,每天處理北北基學校4萬多份營養午餐,日前更出版國內首本營養午餐專書,揭露營養午餐「賣相差又難吃」的主因。
營養午餐難吃原因:一鍋煮到底、食物有熟就好
周維民出版《小周師讓料理變好吃的神奇秘技:破除料理障礙讓美味升級》一書,書中打開團膳的神秘面紗,揭露營養午餐食材的進貨、特性、大型烹煮器具,以及烹調難度與困境,並提供讓營養午餐變好吃的技法,更希望改變從業人員的心態,希望大家都能以「煮給家人吃的心態」來料理,這樣食安與美味應該都能兼顧。
周維民說,單一廚房要處理營養午餐的數量,動輒上千份,以2000人份來說,包括主要和次要食材,用蒸氣鍋爐一鍋要下8籃,然後總共要煮8次、每次耗時約30分鐘,「出餐前的廚房就像戰場一樣」,因為供餐數量多、為了趕時間,根本不可能中途翻鍋或依序調味,「經常是一鍋煮到底,只求食物有熟就好」,這也是青菜又爛又黃、味道沒有層次的主因。
營養午餐面臨:食材大量、快速烹煮與成本挑戰
周維民說,營養午餐面臨食材用量大、烹煮需快速、採購成本的挑戰,加入團膳公司後,便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改善團膳烹煮流程、保留菜餚的營養美味。他從以食物的色、香、味著手,認為營養午餐首重「香」,先用香氣吸引學生,再用味道征服學生,而顏色具有加分作用。
▲周維民出版第一本營養午餐專書,提供讓營養午餐變好吃的解方。(圖/周維民提供)
周維民說,以營養午餐常見的料理「黑胡椒豬柳」來說,黑胡椒、大蒜、奶油是主要調味,以往作法就是奶油全下,接著下蒜頭爆香,再把全部牛肉放入燒煮、灑上黑胡椒,後來他請廚師把所有調味都分兩次放,在肉熟了起鍋前,再放入另一半的奶油、大蒜、黑胡椒調味,可以保留香氣、讓味道變得有層次。
周維民說,礙於衛生法規,煮好的菜餚必須裝桶加蓋,還要維持一定溫度,因此,炒好的青菜要維持溫度、又要上蓋悶住,當然就會又爛又黃,只能運用其他食材,像是用紅蘿蔔絲點綴,增添視覺效果。
營養午餐是一小時之後的味道
「營養午餐是一個小時之後的味道」,周維民說,他經常在廚房提醒廚師群,從起鍋裝桶到學生用餐,至少是一個小時後的事,如何保持食物鮮度與香氣,以及克服運送途中避免菜餚東倒西歪,因此,要避免使用會出水的食材,也不要有太多的湯汁,以免糊成一團,食材則偏好使用玉米、黃豆芽、白蘿蔔等,只要多留意小細節,營養午餐就會更好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