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警報大響,瞬間掀起全民熱議,也成了政治上的攻防焦點。(圖/記者曾筠淇翻攝)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台灣9日國家警報大響,許多民眾都收到了衛星飛過南部上空的訊息,掀起了大量討論。對此,Discovery頻道也在官方臉書分享,太空碎片可能出現的狀況,將事件從政治上的攻防戰,變成了專業的機會教育科普。
國防部9日發布國家級警報,指稱中國下午3點04分發射衛星,飛越了台灣本島南部的上空,請民眾注意自身安全,發現不明物體也要立即通報警消人員。消息掀起討論後,許多政治人物對此爭論不休,不過Discovery頻道則在臉書上分享資訊,科普了發射衛星以後,可能造成的風險。太空碎片可能在正常衛星發射時、沿軌道飛行時,或是在太空中運作故障時,以及完成任務但未脫離軌道時產生。
▲國防部晚間給出的飛行路徑,與原先判定的飛行路徑不同。(圖/國防部提供)
Discovery也補充,雖然內文所說的是太空碎片,但這種太空碎片與火箭發射意外的墜落物概念不同,火箭發射墜落物的風險,在發射地點、預計酬載段墜落點附近的風險最高,還是要看發射距離,整個發射路徑都有墜落物的風險相對低,而這些與火箭的構造設計、預計墜落地點,以及是否爆炸有關,若是發生了,碎片跟著慣性與重力掉下來,確實會有所影響。
Discovery頻道的解說貼文曝光後,也有不少網友恍然大悟,不斷留言致謝,「感謝專業說明,謝謝」、「謝謝你~我的Discovery超人」、「原來如此,長知識了」、「長知識,大家需要這樣的專業」、「唯一有知識又不開玩笑的小編,最優秀了」。
另外,臉書粉專「王立第二戰研所」也分析了國家警報大響的原因,因為這次發射的是低軌衛星,火箭軌跡與戰術彈道飛彈相似,若是發射同步衛星,則不會出現這些情況。
「王立第二戰研所」說,從公布出來的衛星軌跡照來看,這枚衛星理應通過台灣南方海域,而非經過本島上空,但依照這次國防部的訊息來看,意味著火箭有飛躍台灣上空,或至少被電腦判讀出來具威脅性,代表這次狀況不在電腦資料庫當中。至於是否偏離預定軌道、是故意偏了一點,或是不在預期之內,仍需要其他資料來判定。
「王立第二戰研所」提及,因為國防部是公家機關,遇到事情以後,都是向上呈報,不會主動擔責,從新聞公布的流程來看,高機率是設定具有威脅性的訊息,必須上呈行政院,獲得院方同意後發布。因此,若真的覺得國家警報有政治陰謀,可以去找各個政黨的助理問清楚,這樣也能發現,多數政治人物面對這種情況時,第一個反應會是感到不解,「誰跟你幾分鐘內想個選舉操作出來。」
王立第二戰研所最後補充,這則訊息的真正意義,比什麼陰謀、選舉內幕重要得多,他藉由這次機會,核實許多一般人不會知道的訊息,也確認了些對岸平常不會說的資料,至於民眾是否能從中獲得有幫助的資訊,則要靠自己加油。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