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經亞洲指出,台灣年輕選民將是大選關鍵。(圖/路透)
記者陳宛貞/綜合外電報導
台灣總統大選將於13日舉行,《日經亞洲》援引分析人士指出,年輕選民可能左右大選結果,超過600萬人年齡介於20至39歲之間,占合格選民的31%,高於526萬60歲(含)以上選民。而這場選舉在許多旁觀者眼中被視為決定未來兩岸關係的投票,但對年輕族群來說,薪資、通貨膨脹、能源安全、平等和社會正義等民生議題同樣重要。
《日經亞洲》採訪多名40歲以下選民,可見每個人關注焦點不同,有些人擔心自己的經濟前景,有人則更擔心台灣生存問題。
31歲新手媽媽趙安娜(Anna Chao,音譯)從事金融業,稱自己每天都擔心中國會武力奪台,「我非常擔心,尤其我的女兒還這麼小。台灣和中國開戰的破壞力太大了。我還沒決定投給哪個候選人,但我最關注的關鍵是這個人是否能管理並改善與中國關係。」
從事不動產開發的32歲男子朱喬治(George Chu,音譯)指出,2022年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國在台灣周圍進行實彈演習,令他開始考慮移民,並開始申請日本永久居留權,「台灣人已經習慣中國威脅,但裴洛西訪台後,我開始幫我自己、我老婆和我的小孩申請。」
▲ 綠營過去8年獲得不少年輕選民支持,但近來支持度下降。(圖/路透)
這場選舉對台灣未來至關重要,不僅牽動台美及兩岸關係,下任總統也將決定社會政策。執政的民進黨過去近8年來使台灣成為亞洲首個同婚合法化國家,總統蔡英文向原住民道歉、通過氣候變遷法案,廣受年輕選民支持;而國民黨對同婚立場保守,因此獲得老一輩選民支持。
然而,蔡英文政府雖連續8年調漲最低基本工資至2萬7470元,在發達經濟體中仍位居末座。房價漲得比薪水快,台灣經濟也在放緩,2023年經濟成長率(GDP)預測降至1.42%,創下2009年以來最低,且出生率低於死亡率。
32歲化妝品產業經理王葛蕾斯(Grace Wang,音譯)坦言,對經濟問題的憂慮令她對成家感到卻步,「買房就像幻想一樣。在房價飆漲和每個決定伴隨的經濟壓力之下,我看不見通往成家或生育的路,未來10年都是。」
由於房價上漲、實際工資持平及兩岸關係惡化等因素,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正努力應對年輕選民支持度下降問題。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潘兆民受訪指出,許多年輕人正考慮投給柯文哲領導的台灣民眾黨,該黨自我定位為主要政黨以外的第三勢力。
▲ 專家指出,不少年輕人考慮投給民眾黨。(圖/路透)
著有《台灣:受到威脅的爭議性民主國家》(Taiwan: A Contested Democracy Under Threat,暫譯)的政治學家南樂(Lev Nachman)引用一項研究指出,柯文哲和賴清德在年輕族群中都有不少支持者,侯友宜則較少。該研究為期5個月,涉及20個15至24歲重點族群,受訪者共100多人。
21歲女大生許方琪(Hsu Fang-chi,音譯)是首投族,認為不論誰當選,經濟問題都不會有太大改變,但她希望改善與中國關係,「總比現在的冰冷僵局好。」
相較兩岸關係,同是首投族的中正大學商科學生黃艾文(Alvin Huang,音譯)更關注住房和能源問題,「入侵台灣?那是中國的選擇,不是我們的。」
來自中央研究院的劉雯(Wen Liu,音譯)表示,蔡英文身為台灣第一位女總統及同婚支持者,象徵著變革,在年輕選民中引發共鳴,但「柯文哲可能對一些年輕人更具吸引力,因為他被視為真正的反建制人物,儘管他經常發表厭女、不恰當言論。」
▲ 侯友宜反對廢死,對同婚的立場則被認為模稜兩可。(圖/路透)
雖然3名候選人都強調維持台海現狀,但對兩岸關係立場不同,在社會問題上也存在分歧,最明顯的包括同婚及死刑議題。去年曾參加同志大遊行的高雄19歲女大生許靜雯(Hsu Jing-wen,音譯)指出,她這一代許多人都關心性別、婚姻平等及環境問題,「我在遊行中認識很多朋友,很感謝自己成長的社會相較爸媽的時代有更多權利與自由。」
高雄男大生林思凱(Lin Sz-kai,音譯)提到,他有一些同學是首投族,許多人更在乎住房補貼、基本工資和民生政策,「但不代表我們不關注與中國爆發衝突的風險。年輕人仍高度關注國際問題,例如兩岸關係。」
東海大學的潘兆民指出,過去台灣年輕選民不太關心選舉,投票率很低,「但隨著他們近年愈來愈參與公共事務,尤其是在太陽花學運過後,年輕選民對選舉愈來愈重要。他們將是影響這次大選的關鍵之一」,3名候選人都盡一切努力獲取年輕族群支持。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