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的赤腹游蛇納入「生態給付」物種。(圖/林業保育署提供)
記者楊惠琪/台北報導
受極端氣候影響、水域環境汙染等因素,以淡水魚類及蛙類為食的赤腹游蛇面臨生存危機,目前只剩台北陽明山與桃園龍潭等地區有穩定族群存在,成為台灣最瀕危的蛇類之一。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日前將赤腹游蛇納入生態服務給付標的,鼓勵農民配合政府保育瀕危物種與重要棲地,還可領取「生態薪水」。
林業保育署表示,赤腹游蛇腹部有紅黑相間的花紋,是半水棲蛇類,以淡水魚類及蛙類為食,喜歡生活在乾淨且水源穩定、有水生植物的淡水濕地,像是池塘及水田等,因為不具毒性,所以如果在田間看到赤腹游蛇不用害怕,反而是因為田間環境友善,才會吸引瀕危的赤腹游蛇前往。
林業保育署指出,赤腹游蛇對於生活棲地有極高的忠誠度,因受到極端氣候影響、水域環境汙染、開發或降雨量不足等影響,導致活動面積變小時,不得不集中在小水域內生活,不但增加了彼此對食物等資源的競爭,造成平均體質狀況不佳,還有個體消瘦或是身上有疤痕的情況。
林業保育署繼台灣黑熊、石虎、草鴞、水獺、水雉等物種後,日前也把赤腹游蛇納入生態服務給付標的,只要在標的實施地區且農地面積至少100平方米以上,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不友善的防治網,並符合農藥安全檢出規範,每年每公頃核發最高3萬元獎勵金,除了友善農地給付外,若農民進一步營造適宜的繁殖或棲息環境,每人再加發每年最高3萬元的獎勵金;若社區組織自主巡護,最高每年可領6萬元獎勵。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