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了20天,今凌晨發生今年第001號有感地震,為史上當年度最晚發生第一起有感地震。(圖/氣象署)
記者李姿慧/台北報導
今(20日)凌晨2時花蓮近海發生芮氏規模4地震,地震專家、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透露,氣象署地震中心終於發了今年第001號顯著有感地震報告,是史上最晚發的1年,與前次地震間隔19.84天,歷史上排行間隔第22久,當間隔一段時間沒地震、平靜安寧時,能量沒釋放,反而是不好的,要居安思危。
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資料,今天凌晨2時01分花蓮縣近海發生芮氏規模4地震,震央在花蓮縣政府南方9.9公里處,深度8.5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
郭鎧紋表示,今天氣象署地震中心終於發了今年第001號顯著有感地震報告,這是史上最晚發的1年,第二晚的是2007年1月14日,第三晚的是2018年1月12日,其他年分在上旬就已經發了。
郭鎧紋指出,當年度第1號顯著有感地震在1月2日發生的最多,1月1日、3日也不少,超過1月15日才發生當年第1號顯著有感地震就很少,多半在1月上半旬就會發生,超過1月10日以後發生的歷史上只有3次,今天就是歷史上最晚發的一次。
根據統計,每年平均約發130個顯著有感地震報告,郭鎧紋表示,過去第001號顯著有感地震報告晚發的兩年,2007年有感地震發了91次,低於平均值;2018年發139次,高於平均值。可見第001號發得早或晚無法預測未來!反而比較像是前一年的延伸,2006發110次,2017年發60次,還有去年2023年發了85次,都是低於平均值。
▲前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資料圖/記者許敏溶攝)
根據郭鎧紋觀察,每年平均約有130個顯著有感地震報告,等同平均每3天就有1次,今年發出第001號顯著有感地震報告不但是史上最晚,距離上次地震時間有19.84天,將近20天,是歷史上地震間隔第22長,史上間隔最久的則是2022年9月1日發生規模4.6地震,與上次有感地震間距35.28天,隨後9月14日台東關山更發生地震規模6.4地震,而8月份整個月有感地震數為0。
郭鎧紋說,他將所有有編號的有感地震都列出來,跟前一個地震時間相比,最常間距有高達35天的,今天這起地震與上次地震間距約20天、排名第22名,比這次長的,有的時候事後有發生大地震,有的沒有。
郭鎧紋用「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來形容地震發生頻率,郭鎧紋表示,20天沒有發顯著有感地震,民眾多半無感,看起來很平靜、很安寧,但可能是壞消息,有地震能量釋放了,才會比較安全,看起來安寧是壞事,代表正在累積能量,反而應該要居安思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