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xiom Space Mission 3,SpaceX。(圖/作者蘇育平提供)
● 蘇育平/國際政治觀察者
2024年1月17日,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獵鷹九號火箭代客發射AXIOM太空旅遊公司的商業太空任務Axiom Space Mission 3,共計將4名太空人順利送上國際太空站,四人中有一名經驗豐富的美國太空人隊長,另外三人則是來自義大利、土耳其、瑞典不同國家的太空人,但他們是國家派出的太空人,將到國際太空站去待至少8天。
快速跟上宇宙開發腳步!
大家沒有想到的是,把太空船推升上高空,之後通常被捨棄在大氣層中燒毀的舉升火箭段「獵鷹九號火箭」並沒有燒毀掉入海洋,而是順利地降落回地表,順利「站直」供回收再利用,這個技術不浪費資源,並可大幅縮小發射成本,也是SpaceX擊敗所有航太公司的法寶。不過這招中國的民間太空公司星際榮耀空間公司生產的火箭也能做到, 2023年11月2日,該公司雙曲線2號運載火箭順利測試升空,並成功地於一分鐘後依靠自身底部三腳架安全降落到預定位置,代表該公司火箭也已經可以做到安全回收再利用,與SpaceX的獵鷹火箭一樣,因此在市場上具有無比的競爭力。
也許大家近期在報章媒體上會看到越來越多的火箭發射新聞,甚至多數人會將發射衛星用的太空運載火箭與軍事用的彈道飛彈混為一談,這個並不奇怪,進行太空任務的發射火箭段,與軍事用的洲際彈道飛彈其實過去本來就是相互通用的。
▲ 中國首座太空站天和核心艙由長征火箭搭載於2021年4月29日發射。(圖/CFP)
從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的V-2火箭,到戰後蘇聯開發的R-7火箭與洲際彈道飛彈、中國的東風-1型彈道飛彈與長征運載火箭都是一體兩面。甚至中國生產東風洲際彈道飛彈的生產商與生產長征各型號火箭、神舟載人太空船、天舟貨運飛船、天宮太空站等裝備的生產商完全就是同屬百分百國營的央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不過在中國有意培植下,航天事業也已經擴散到民間群聚,多家民間公司紛紛設計生產出自己的太空運載火箭,可以承接政府的任務,也可以商業代射衛星等。
當台灣還在組裝測試沖天炮似的小火箭時,當福爾摩沙衛星還要請美國代為發射時,美國、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民間私人太空公司已經都在玩巨型的太空運載火箭,紛紛計畫要登月、登火星、太空採礦、深空探索等下一步。
台灣不能再等待,必須要跟上世界的腳步,快速跟上宇宙開發的腳步。過去台灣要設計生產發射火箭,多半會引起關注或美國關愛的眼神,懷疑是不是有發展彈道飛彈的企圖,但是現在連中國與美國的民間公司都在發射尺寸規模絲毫不遜於洲際彈道飛彈的太空運載火箭時,我們還需要擔憂這點嗎?
▲ 晉陞太空科技公司打造的首支民間自製火箭「飛鼠一號」。(圖/記者楊鈞典翻攝)
如果民間動能不足,政府可以給予臨門一腳,預算不多的國家太空中心能做的有限,但是我國防部與空軍,可以考慮仿效美國原先在空軍下的「太空司令部」,獨立成為「太空軍」一事,也考慮成立專責監視太空領域(100公里高以外)與近空(20公里至100公里高)安全之「太空近空指揮部」,專責雷達監控該區域,雖然依據國際法,超出太空之高度就不算是國家的領空,但我們也絕不會樂見在地球同步軌道上掛著幾顆中國的軍事衛星與台灣同步,一直攝影照相個沒完,豈不讓我重要場所被看光光?
如果要反制,可以向美國採購RIM-161標準-3型對空飛彈(RIM-161 Standard Missle-3, SM3),這是一款艦載反彈道防空飛彈,也可以反衛星的飛彈,它的射高從160~1,050公里,可以打擊近地軌道的敵方衛星目標,甚至距地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上的目標都不是問題。此外以色列的箭三高空防空飛彈也確認有擊落太空中敵方洲際彈道飛彈的戰例。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日啟宇宙戰略抗中 太空計畫與美合作
或者我們也可以仿效近鄰日本,在航空自衛隊成立一個太空特種部門,任務範圍在「太空行動與日本太空安全,使用衛星數據輔助災害處理,應對太空碎片威脅,常態化監視中國、俄羅斯與北韓衛星與飛彈動向,穩步促進H3火箭的持續研發,改善日本在亞軌道中的飛行能力,維持並加強日本在太空方面的基礎科學與技術研究開發,並與美國就太空行動,如月球探測計畫與太空軍事演習進行合作」等。
▲ 為了與日益強大且挑釁意味十足的中國對抗,安倍首相執政後,日本重啟宇宙戰略。(圖/pixabay)
日本甚至在內閣府成立「宇宙開發戰略本部」制,訂政策、決定方向,之後才由日本文部科學省下的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英文名稱: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縮寫JAXA),相當於我國家太空中心負責執行研究、開發人造衛星、發射載具、探測小行星與登月工程等計畫。
2013年,安倍晉三首相執政,為了與日益強大且挑釁意味十足的中國對抗,日本重啟宇宙戰略,2013年1月25日,發表《宇宙基本計畫》(安倍宇宙基本計畫),認定宇宙空間的利用對於日本安全保障有重大意義,尤其面對中國設立北斗導航系統、天宮太空站,並與世界多國進行宇宙活動合作,讓日本政府覺得不加以制衡的話,會對日本安全造成威脅。
安倍政府開始更加積極的宇宙開發政策,主要著重在「定位衛星、遙感衛星、通訊及廣播衛星、宇宙火箭運載工具、宇宙科學與探測、載人宇宙活動計畫、宇宙陽光發電計畫。」日本對於太空碎片的觀測與清除,以及美國關閉GPS系統時,自己仍有定位能力,關注外國對太空軍事化的程度等,都力求掌握。
日本的太空計畫採取與美國合作的戰略,並在衛星製造或零件供應上推動高端出口,成為各國宇宙開發事業的零件供應商。另外,就是加入與美國一起研發獵殺敵方衛星的導彈系統,加入美國的太空戰略,建立日美共同的太空秩序,將美日安保也延伸到太空領域。
▲ 日本的太空計畫採取與美國合作的戰略。(圖/CFP)
一樣做為美國的盟友,日本可以做的,台灣基本上應該也可以。如果能夠自己發展衛星、運載火箭、深空探測器、通訊衛星等最佳,如果短時間不能自己做到,國家太空中心可以直接用外包方式找SpaceX、ULA、亞利安火箭公司甚至中國的星際榮耀、星河動力、藍箭航天、中科宇航等民間太空發射公司,能夠用錢解決都不是問題,看是要委託發射建立自己的低軌衛星網路,或者要送太空人上國際太空站歷練一下?甚至送出深空探測器加入探索宇宙空間的行列,或者乾脆直接買進太空運載火箭的技術,台灣可以發展再一個代工產業,鋼鐵產量過剩?拿來製作重型火箭外殼。太空設備要精巧化?台灣晶片派得上用場。太空船自動化?台灣公司都可以做。
到底為什麼要花大錢上太空?這有比教育或者社福重要嗎?回報在哪裡?老實說,凡是沒有能力上太空的國家,未來就只能困在地球上爭奪有限且越來越少的資源,而可以上太空的國家與企業,則將有無窮盡的生存空間與礦產資源在前方等待,前景光明。
只要一顆小行星 就夠人類發幾百年
先不管近在咫尺飛行五天就可以抵達的月球,以及飛行7個月可以抵達的火星,這兩顆星球必然成為人類首先開發的兩個前進基地,之後就是要前進火星到木星之間的主小行星帶,這裡有50萬顆小行星或隕石,隨便撈出一顆的資源都可能超過一百兆美元,已經足夠人類開發幾百年了。
在開發火星與小行星帶後,就可以到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與61顆圍繞木星的木衛星群上去探索開發。木星衛星中的「木衛二」早早就被西方國家注意,認為上面應該有水資源、海洋、岩石與金屬地核、硬地殼,上面有深度為100~200公里深的海洋。科學家懷疑木衛二上面有原始生命或生命的遺跡,因為它有很多地殼開口噴出的熱泉水,噴發的熱水中也有化學物質,足夠厭氧的生態系統在此地繁殖並演化了。
▲ 科學家推論木衛二地質結構,冰質地殼下有廣闊地下海洋,海底火山熱液噴泉四周有機會發展類似地球的厭氧生態系統。(圖/NASA)
之後繼續往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與現在被認定為矮行星的冥王星前進。出了海王星,又會遇到一個類似主小行星帶的小行星群,稱作古柏帶,或稱柯伊伯帶(Kuiper Belt)。柯伊柏帶比主小行星帶寬20倍,質量多20~200倍,裡面的星體有岩石與金屬構成的,也有揮發成分的甲烷、氨、水等,顯然這又是人類可以開採幾百年的資源寶庫,憑藉這些資源,人類可以繁殖到幾百億或上千億人口都可以輕鬆如意,甚至太空文明可以更加進階,向太陽系外的其他星系進行探索與發現,成為真正的銀行系文明。這不是作者在進行科幻小說的創作,而是合理合情的推斷步驟。
當我們看著伊隆.馬斯克不厭其煩第一次又一次發射太空火箭,且豪氣萬丈地表示在2035年前要把一百萬人移民到火星殖民地,其實他真的不是說假的,當一個人心懷宇宙時,沒有任何障礙能夠難倒他。
台灣該有自己的太空發展計畫及宇宙開發戰略
台灣在這波浪潮中不應自滿於作為一些機械零件與晶片提供者的角色而已,如果我們怨嘆為什麼沙烏地阿拉伯可以有用不完的石油之後又發現世界最大的金礦礦脈,而台灣一點點天然礦產資源都沒有?那麼現在彌補的機會來了,努力發展太空產業,在世界某些聯合開發宇宙計畫中插一腳,比如國際太空站、哈伯、韋伯太空望遠鏡、未來月球居住地與火星居住地等計畫,我們都可以申請加入美國的開發計畫。
▲ 美國航空太空總署NASA2017年起推出「阿提米絲計畫」。(圖/翻攝於theverge)
2017年起,美國航空太空總署NASA推出一個「阿提米絲計畫」(Artemis),由NASA邀集歐洲太空總署(ESA)、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加拿大太空總署(CSA)、以色列太空總署(I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與許多民間企業一起進行,目標是在月球上建立永久的人類基地,作為向火星探索開發之前進基地。
阿提米絲計畫結合大多數有太空能力的國家,打算前往月球設立永久月球站,截至2023年底,已有約30個國家簽署阿提米絲計畫協議,當然不包括中國、俄羅斯、伊朗等被歸類為邪惡軸心國家。
中國也打算登月建立月球科研站,只是中國拉上的是俄羅斯、委內瑞拉、伊朗等被國際社會排擠制裁的國家群體,與美國號召的是西方自由民主國家的方向不同。
中國的嫦娥系列太空船與玉兔月球車就是為了登月計畫而進行,2013年發射的嫦娥-3號太空船就已經有著陸器帶著月球車降落到月球表面,2020年發射的嫦娥-5號太空船著陸器不但降落月球表面,還帶著收集的1,731克月壤重回地球,進行研究中。
▲ 中國嫦娥五號。(圖/CFP)
預計2024年5月以長征-5運載火箭發射的嫦娥-6號探月飛船升空,一樣將執行月球採樣土壤任務,目標地點是月球南極艾托肯盆地的阿波羅環形山地區,這地方也是後續嫦娥任務將建立月球科研站的地點。
在目前兩岸與國際情勢下,跟歐洲部分國家如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已經找上中國航天局進行合作發射愛因斯坦探針衛星不同,台灣目前可以參與的只有以美國為首的太空發展陣營,成為其中的一員,搭上風潮說不定有機會在未來的太空發展浪潮中佔有一席之地,如果屆時分配到一顆小行星,那就更好了。在參與別人太空計畫中,也可以學習更多製造火箭、衛星、太空船等知識,有一天,台灣也應該有自己的太空發展計畫及宇宙開發戰略。
● 本文若干內容節錄自作者即將在2月出版之《中國航天事業與中國火箭軍》一書部分內容。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