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呼籲各方「鞏固現狀」,防止台海開戰。(圖/CFP)
文/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27日專電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呼籲「鞏固現狀」,防止台海開戰。他認為,為嚇阻中國對台動武,美國應大力但低調地協助台灣強化國防,避免在台海緊張之際以張揚言行火上澆油。
曾派駐北京、兩度獲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普立茲獎的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在27日刊登的專欄文章寫道,外界太擔心共軍可能侵略台灣,更大風險反而是中國「蠶食」施壓台灣,釀成意外事件,緊張情勢升高,不慎引爆一場多國捲入的世界大戰,正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軌跡。
紀思道近期訪台觀選,並評估台海風險及如何妥善管控。他認為,美方可能高估台海衝突風險,特別是中國全面侵略台灣的情境。
他寫道:「我們不僅應留意中國對區域和平構成的風險,也應留意我們美國人無意間構成的風險,以及我們對抗中國的正當措施恐釀成海空意外事件、進而引發戰爭的可能性。」
總統蔡英文去年11月在紐時「交易錄峰會」(DealBook Summit)播放的預錄訪談中說,中國面臨內部難題,可能不會貿然侵略台灣。紀思道訪台期間發現,多數民眾認為台海開戰風險偏低,前總統馬英九也向紀思道說:「我不認為中國現在有意發動戰爭征服台灣。」
台灣許多重要人士告訴紀思道,他們感謝美方在道義與軍事上的支持,但也擔心魯莽、以抗中為職志的美國人不了解區域情勢,可能導致局勢惡化。
文章舉例,前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2022年訪台、美國空軍上將米尼漢(Mike Minihan)去年說美中可能在2025年開戰、五角大廈資深官員瑞特納(Ely Ratner)形容台灣是美國的「戰略資產」,三者共通點是加深北京猜疑。
紀思道因此呼籲鞏固現狀,意味中國不對台動武,台灣不被視為將永久脫離、進入美國軌道。他寫道,就算現狀多麼混亂、令人不滿,包括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在內的台灣官員仍謹慎小心,表明將維持現狀,華府也應如此。
紀思道研判台海衝突並非迫在眉睫另一理由是開戰不符合中國利益。
What's the risk of war with China? My new column from Taiwan gauges that and warns that sometimes US anxiety and our efforts to help Taiwan backfire and increase the danger. But there are things the US and Taiwan can do to reduce the risk: https://t.co/2gHEcpzUZv
— Nicholas Kristof (@NickKristof) January 27, 2024
首先,對台發動兩棲作戰對共軍來說是重大挑戰,很可能失敗。台灣缺少可輕易登陸的灘頭,1944年二戰同盟國也許能奇襲諾曼第,但在衛星與無人機時代則不可行。其次,共軍欠缺實戰經驗,上次「作戰」是1989年鎮壓民運時射殺同胞,而且軍隊內部貪腐嚴重。
身為民主黨員的紀思道說,共和黨籍前美國總統川普11月如勝選,中國將更有可能侵略台灣且得逞。川普對台海衝突時是否馳援台灣態度模稜兩可,且難以想像川普協同盟邦迫使中國收手。
紀思道主張,美國如揚棄「戰略模糊」,正式宣告美國將在台海衝突時馳援台灣,將是個錯誤,部分原因在於此舉對台灣的影響。如果台灣深信美軍將在戰時馳援,也許就不會那麼擔心激怒中國的後果,也不會積極強化自我防衛。
他直言,台灣一直不願為自身安全做出必要犧牲。他形容台灣是美好的地方,比起尚武的斯巴達,更像是古希臘文明中心雅典;台灣軍費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例低於美國、以色列、愛沙尼亞,現在才要求義務役男服役一年,卻逐步淘汰面臨封鎖時具韌性關鍵地位的核電。台灣98%能源仰賴進口,而核電是自產能源。
紀思道認為,比起貿然侵略,中國更可能以封鎖等作為「緊緊掐住」台灣,包括高強度軍事演習、切斷海底電纜、攻占太平島等台灣控制的島嶼。
他寫道:「台灣需要的是更實際的幫助,如反艦飛彈、軍事訓練、與盟友協同行事、加強資安防禦。在此同時,美國需要提升危機期間迅速生產彈藥的產業能力。」
美國總統拜登政府近年聯合日本、韓國、澳洲、菲律賓模擬遏阻中國冒進的協同行動。紀思道稱讚如此做法,為強化嚇阻,他建議華府加強協助台灣預備網路戰。如果台北停電,上海也要停電;如果台北網路連不上,中國「防火長城」也應倒下,讓中國老百姓得知領導階層的貪腐作為。
文末寫道,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所言可能是最佳建議,「『多做少說』是他向想協助台灣安全的美國人提出的忠告,如此勸告也許能在1914年8月幫助列強避免一場災難性且不必要的戰爭。時至今日,這仍是明智建議。」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