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次登月!中央大學「深太空輻射探測儀」 最快第4季升空

▲中央大學「深太空輻射探測儀」。(圖/記者楊惠琪攝)

▲中央大學研發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重量僅400公克,比一個手掌略大。(圖/記者楊惠琪攝)

記者楊惠琪/台北報導

繼1969年「阿波羅計畫」成功登陸月球後,近幾年世界各國積極展開「重返月球」任務。國立中央大學今舉行記者會宣布,由校內自主研發、台灣首個深太空科學酬載「深太空輻射探測儀」,重量僅有400公克,已送往日本民間登月公司,預計最快今年第4季發射升空,有助瞭解太空輻射環境及對人類科技產品影響。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表示,台灣在中央大學主導下,2024年將展開首次國際登月計畫,由中大自主研發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已於去年12月運往日本JAXA 筑波太空中心,與日本民間登月公司 ispace 的 HAKUTO-R Mission 2登月小艇整合研究成果,預計最快今年第4季發射升空,推動國際深太空合作,鏈結國內與國際太空產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周景揚指出,中大推動的國際登月計畫,絕非一步登天,而是累積超過50年太空科學發展的深厚基礎,中大已成功主導或合作發射5顆小型人造衛星,一步一腳印,建構出最成功的飛行履歷,過程累積許多寶貴經驗,才能走到今天這一步,「這是中大一小步,台灣一大步!」

▲中央大學「深太空輻射探測儀」。(圖/記者楊惠琪攝)

▲中央大學宣布最快今年第4季啟動國際登月計畫。(圖/記者楊惠琪攝)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張起維表示,「深太空」是指距離地球2000公里以上的太空環境,過去台灣的太空計畫都在800公里以內低地球軌道進行,這次首次深入登月計畫,必須克服游離輻射環境的嚴苛挑戰,為了飛得更遠,載具能用的材質限縮、體積要更小、耗電量要更低。

張起維指出,由中央大學設計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是台灣第一個深太空科學酬載,重量僅有400公克,比1包茶葉還輕,尺寸略比1個手掌大,耗電量少於1瓦,必須在深太空的游離輻射環境挑戰下,至少生存4個月,希望能探究地球到月球間,以及月球表面的輻射劑量,及其對電子產品的影響,供未來後續登月計畫參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