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引資! 中國金融監管總局:外資可對銀行保險機構「完全控股」

▲▼上海陸家嘴金融中心廣場豎立著銀行、基金、資產管理公司的招牌。(圖/視覺中國CFP)

▲▼上海陸家嘴金融中心廣場豎立著銀行、基金、資產管理公司的招牌。(圖/視覺中國CFP)

大陸中心/台北報導

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近日表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推出了50多項金融對外開放措施,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大門一定會「越開越大」,包括「現在外國資本可以持有銀行保險機構100%股權,實現完全控股。」

肖遠企表示,《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裡關於金融業的相關限制措施,目前已經完全清零,也就是說,取消了銀行保險機構的外資股份比例限制,包括取消外資參股、收購、增資金融機構的股權比例限制,「現在外國資本可以持有銀行保險機構100%股權,實現完全控股。外資獨資保險公司、外資控股理財公司、外資獨資貨幣經紀公司、外資獨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都已經批准開業,目前企業經營情況良好。」

肖遠企指出,對於外資數量型准入門檻,現在也大幅降低,「過去有一些對外資銀行、外資保險機構總資產規模的要求,對其在母國經營年限的要求,都已經取消,更注重外資投資綜合素質。」

他表示,機構類型也極大豐富,各類外資金融機構、銀行、保險、經紀公司、理財子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在我國經營良好。目前,我國已有5家外資控股的理財子公司,它們在產品設計、風險防控方面有很好的經驗和做法。此外,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的業務范圍跟中資企業已完全一致,實現了國民待遇。

據肖遠企指出,到2023年底,外資銀行在中國共設立了41家法人銀行、116家外國及港澳台銀行分行和132家代表處,營業性機構總數量已經有888家,總資產已達到3.86萬億元,總計境外保險機構,在境內已設立了67家營業性機構和70家代表處,外資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2.4萬億元,在境內保險行業市場份額已達到10%。外資金融機構深度參與中國經濟金融發展和金融市場運行,已經成為中國金融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我們會進一步對標國際高標准經貿協議中金融領域相關規則,繼續堅定推進金融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在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歡迎各類外資機構和長期資本來中國展業興業。」肖遠企表示,鼓勵外資金融機構與中資同行在股權管理、產品開發,比如技術以及人才交流培訓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

肖遠企說,非常歡迎在財富管理、資產管理、資產盤活處置,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綠色金融、可持續經營等方面有專業專長的外資機構來中國開展不同形式的全方位合作﹔也支持外資金融機構深度參與上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肖遠企也提到,少部分中小銀行在前期積累了「一些矛盾和一些風險」,對於個別的中小銀行,這些風險還是比較高,但金融監管總局將繼續引導支持銀行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優化信貸結構,做好中小銀行的改革和風險防控,重點從五個方面發力,不斷提升中小銀行經營管理水準。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