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打造食品觀光產業園區 台資中小企業「拎包入駐」降低成本

▲▼ 意見、青梅、銀行、中華老字號 、公寓           。(圖/記者任以芳攝、梅百華提供)

▲泉州台商創建老字號青梅品牌 。(圖/記者任以芳攝)

記者任以芳/永泰報導

來自泉州台商經營的老品牌梅百華,積極打造台灣食品觀光產業園區,正好趕上大陸對台21條意見政策。台商二代接班人楊棋巍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訪問介紹,大陸推動打造工業園區的目的,主要吸引台灣中小企業來大陸發展,解決在土地取得上的困難,透過出租廠房等方式,降低企業的初始投資成本,同時提供全方位的配套設施,減輕企業的壓力,才能達到閩台經貿深度融合意義。

去年9月大陸發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第三條強調促進閩台經貿深度融合,其中第八項深化產業合作,支持產業示範區,第九項促進台灣農漁業和中小企業在閩發展,目標都是提升兩岸產業發展。

▲▼ 意見、青梅、銀行、中華老字號 、公寓           。(圖/記者任以芳攝、梅百華提供)

▲梅百華二代接班人楊棋巍。(圖/記者任以芳攝)

楊棋巍接受訪問時,同步解讀《意見》政策的意義。首先談到「第八項深化產業合作,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加強閩台產業合作,提升兩岸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楊棋巍自家企業梅百華已經提前佈局,位於泉州正在興建的台灣食品觀光產業園,面積佔地10萬平方,已進入第二期建設。相較一般傳統工業園區,多半出租土地自建廠房,或提供「空廠房」給企業裝修。

「我們不止提供工業廠房出租,還提供了更全面的配套設施。」楊棋巍進一步說,「這些配套設施包括辦公大樓、宿舍、會議室、接待室等,企業不再需要自己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提供更多的便利,減輕入駐的壓力。」

考量全球經濟不景氣,大陸推出《意見》希望打造產業園區,讓台灣中小企業過來有拎包入駐的概念。依照以前模式,不管是外資或台資企業來大陸投資,首先取得土地,接著重新蓋工廠,至少花費上億台幣,除非資本雄厚,中小企業根本都吃不消,甚至不敢保證往後是否賺錢。

▲▼ 意見、青梅、銀行、中華老字號 、公寓           。(圖/記者任以芳攝、梅百華提供)

▲大陸推出《意見》鼓勵打造產業園區,楊棋巍自家企業先前開始規劃。(示意圖/梅百華提供)

楊棋巍也補充,「傳統是冷冰冰的工業園區,我們打造的園區很不一樣,通過出租廠房等方式,降低企業的初始投資成本,同時提供全方位的配套設施,減輕了企業的壓力。」

據了解,泉州的示範區,根據當地相關政策,將園區打造成為食品加工行業的產業集群,目標吸引台灣的中小企業以及想要創業的本地企業。園區聚焦於食品加工行業,其上下游供應鏈提供服務,包括食品製造、包材、銷售和物流等環節,園區整體服務也沒有降低,為入駐企業提供了更好的發展環境。

另外,關於《意見》第三條第九項「促進台灣農漁業和中小企業在閩發展,鼓勵台灣農漁民參與福建農村「123產業融合」發展,參與鄉村振興。」楊棋巍自家企業也一直在推行。

▲▼ 意見、青梅、銀行、中華老字號 、公寓 。(圖/記者任以芳攝、梅百華提供)

▲大陸推行「123產業」推廣鄉村振興與產業融合發展。(圖/梅百華提供)

何謂「123產業」?楊棋巍以自家青梅產業來解釋,一是採收青梅嘛,農戶原產地採收,二產是加工生產,三產就是銷售。《意見》將大力扶持推廣產業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未來台資企業又該如何參與?

楊棋巍以自家企業為例,在大陸深耕32年,過去出口外銷歐美、日韓為主,直到六年前打造梅百華品牌,主攻大陸內需市場,當時選擇落腳福建永泰,但是外界鮮少人知道這裡是青梅的故鄉,當時做「123產業融合」,選做青梅文化館,地方政府十分支持,希望能打開永泰的知名度。

青梅文化館主要有兩項任務,實踐「123產業融合」,主要向農戶收青梅,生產銷售。走進文化館內部有產品展示區、現場試吃、飲品銷售區,以及體驗手作示範區,完全是台灣觀光工廠的設計,

青梅館也肩負鄉村振興的任務,比如與農戶收購青梅,依照傳統經過大農大盤商,幫業者收購向農戶收購,楊棋巍改變策略「直接收購」,扣除大盤商利潤,讓農民實賺實拿。舉例假設一公斤賣3.5元(單位:人民幣,同下),大農拿0.5元,剩下3元是給農民。種植青梅品質明顯提升,每一個果子外觀幾乎沒有斑點,有效提升產品質量。

楊棋巍表示,「我們創新作法,捨去大農大盤商,企業一對一收購,雖然很累,讓農民實實在在拿到利益。我們也有得到的好處,第一農戶收益增加,第二要求提升品質,最終市場銷售成本不變,製造雙贏局面。」

▲▼ 意見、青梅、銀行、中華老字號 、公寓           。(圖/記者任以芳攝、梅百華提供)

▲歷經父親11年的考驗,楊棋巍接班之路越走越順暢。(圖/記者任以芳攝)

回顧自己一路經營道路,楊棋巍也分享來大陸之前,先在美國讀高中,之後轉往日本攻讀大學,精通英日語的他完成台灣兵役後,順利進入日本外商公司上班,主要從事出口業務,也為接棒家族事業打下深厚基礎。

楊棋巍父親是泉州台商協會會長,10年前開始佈局讓兒子接班家族事業,老大在台灣接棒,小兒子楊棋巍2012年結束台灣外商工作到泉州開啟大陸產業的接班之路。

談到與父輩共識是否有衝突?楊棋巍分享,剛開始花許多時間與父親溝通,某次為了經營理念,他想開除員工,遭到痛罵「把人開除,你行嗎?」接著又告訴楊棋巍,「想創業可以,給你支票,自己寫金額,寫完我也不罵你。」

事後楊棋巍思考許久,認為父親的理念和教育都是對的,經歷11年磨合,父子倆共事越來越有默契。楊棋巍的父親開始放手讓他去自由發揮,但關於接班這條路,楊棋巍依然戰戰兢兢,堅定踏實走向自己理想之路。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