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陸產能過剩降價 向世界「輸出通縮」

▲▼GDP,繁忙的江蘇連雲港港口集裝箱碼頭。(圖/CFP)

▲繁忙的江蘇連雲港港口集裝箱碼頭。(圖/CFP)

文 /中央社

中國經濟低迷,國內需求疲弱。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中國因產能過剩令出口商品價格下降,近來中國出口價格的下降速度是自2008年以來最快,顯示中國正開始向世界輸出通縮。

英國金融時報9日報導指出,自從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中國的低成本產品成為全球貿易特點。近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疲弱、國內需求減弱,再加上人民幣疲軟,中國出口在今年會成為一股特別強大的力量。

報導指出,中國在產能過剩下,出口商品價格下降,近來出口商品價格下降的速度更是自2008年以來最快,顯示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出口國開始將通縮輸出世界。

報導引述坦伯頓新興市場投資基金(Templeton Emerging Markets Investment Trust)投資組合經理塞加爾(Chetan Sehgal)的意見表示,「中國將向世界各國輸出通貨緊縮,你會發現各國都在應對中國產能過剩」。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通縮可能會對新興市場產生很大影響,尤其是與中國有重要貿易關係的市場。

報導又指出,除了輸出通縮的問題,中國出口商品降價也會加劇西方製造業對不公平競爭的不滿。例如中國最大汽車製造商比亞迪最近宣布,在德國出售的電動車減價5%至15%;德國賓士(Mercedes-Benz)去年表示,其利潤因電動車市場「殘酷」價格戰受到打擊。

德國央行聯邦銀行(Bundesbank)在上個月的報告中表示,幾乎所有去年接受德國央行調查的其他德國製造業公司,全部都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中國供應鏈。

FIM Partners宏觀策略主管羅伯森(Charles Robertson)表示,中國花了20年時間來破壞新興市場競爭者的製造業,或至少將它們擠出世界市場,目前中國對先進經濟體的製造業作出同樣威脅。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級研究員塞瑟(Brad Setser)表示,美國及歐盟對於應付中國輸出通縮面臨困難的選擇,要不對中國「去風險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要不成為推動中國廉價產品供應的經濟力量。

塞瑟表示,不過對於很多國家來說,做出選擇很容易,如果中國能以低價提供高品質或品質可接受的產品,他們仍然會購買。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