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衛生局提醒民衆多利用公園步道,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保持身體健康。(圖/花蓮衛生局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每逢農曆春節尾牙、進補、過年團圓飯等聚會,不少人會擔心冬天一過,身上脂肪也跟著多兩圈,花蓮衛生局提醒,成年人每週必須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兒童及青少年每天至少達到身體活動60分鐘以上,每天抽出時間運動,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也能降低肥胖與慢性病的風險,適度的運動增加身體活動量,規律運動好處多多。
衛生局朱家祥局長提供運動的3個小訣竅,幫助民眾找到運動的樂趣,以便持之以恆的享有運動帶來的好處。
訣竅一:設立目標循序漸進,養成運動好習慣
無固定運動習慣的民眾,在下定決心開始運動時,應避免太遙遠的目標,以免因難以達成而氣餒。例如,若想開始練習慢跑,可先要求自己持續慢跑20分鐘開始,再根據自己的表現修正,訂定一個務實、可達成的目標。若目標很輕易就達成,便可再增加運動強度,提高慢跑時間、增加慢跑距離或提高跑速,每次略為提高設定的難度,可提供自己挑戰的動力,每當達成目標時可感受到運動的成就感,支持自己繼續保持運動習慣。
訣竅二:選擇自己所愛的運動,養成運動習慣並不難
無論從事任何運動,保持熱忱。運動百百種,總有一種適合你,若對運動毫無頭緒,建議可先從許多人從事的運動開始,例如慢跑、游泳、健走等,在過程中逐漸摸索,試著找出一項你真心喜歡的運動,有助於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
訣竅三:習慣運動成為日常生活中
將運動和吃飯視為同等重要,每天挪出時間運動,例如盡量走樓梯而不搭電梯,或盡量站而不坐。雖然養成運動習慣並不容易,但一旦成功,將會享有運動的好處,如增強體力、紓解壓力、保持樂觀、預防肥胖與慢性病等,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朱家祥提醒鄉親,身體機能退化非年長者的專利,睡眠不足、運動或活動量不足、飲食營養攝取不均衡或不足、都會增加身體退化的速度。當身體有出現8種變化:出現頻尿與便祕、五官感受力衰退、睡眠習慣改變、皮膚變差、柔軟度平衡性變差、牙縫愈來愈大、肌肉量變少、大腦功能變差,就是開始衰老的徵兆。
民眾請就近利用社區公園步道運動,打造健康樂活的美好時光。花蓮縣內公園體健設備及健康步道資訊,請上花蓮縣衛生局網頁「花蓮動吃動吃生活GO」網址: https://hl-healthylifestyle.hlshb.gov.tw/index.php查詢。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