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新建總圖書館,預計將於115年完工。(圖/翻攝自花蓮縣政府官網)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看山看海,欣賞壯麗景致,走訪小鎮老街,探尋地方的故事,花蓮的慢生活令人著迷,每次造訪都有不同體驗,這幾年更是不一樣了,不僅運用數位創新與智慧科技縮短城鄉差距,從好山、好水升級到好科技,也持續完善各項基礎建設,讓全縣發展更平衡,其中,多項設施結合在地特色進行規劃,如:日出大道、原民建設、圖書總館、全台唯一海景的北濱極限運動場等,在在展現了花蓮獨有的風情。花蓮致力成為觀光友善的國際智慧城市、有機首都,達到淨零排放永續價值,這些努力的成果將引領民眾邁向幸福城市的未來。
建設發展藝文、在地文化 展現地方獨有樣貌
來到花蓮,除了能夠盡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妙,還可以沉浸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氛圍中,如:玉里馬太林原住民文化園區、吉安鄉阿美族文化館、鳳林校長夢工廠等地,每個地方都散發著獨特魅力,蘊藏著值得一探的歷史與傳統。
花蓮縣政府持續整合藝文資源,積極辦理各項藝文活動、展覽、文化資產保存及圖書推廣,也力推具有當地特色及文化意涵,兼具觀光休閒的文化建設,針對各鄉鎮閒置空間賦予新生命,重新整建為藝文中心、多功能文化館等,為民眾提供更舒適、多元的藝文場所。
▲縣府積極優化各項館舍,圖中為花蓮縣文化局美術館。(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除了從藝文發展看見花蓮地方的文化創意量能,透過閱讀力,也能彰顯一座城市的文化內涵。縣府針對13鄉鎮市圖書館軟硬體設施設備協助提升,社區每個人都可以應用,另預計115年完成新圖書館的興建,同時進行演藝廳及美術館設施改善,打造豐富優質的閱讀環境,帶來嶄新且熱絡的閱讀風貌。
此外,花蓮縣文化局美術館自110年12月起進行封館大規模整修,歷經兩年工程於112年底竣工,並於113年2月17日舉行揭牌儀式,兩年翻修期間,同步就館藏進行全面性的盤點及典藏室的翻新,針對過去難以見天日的數百件藏品,首次辦理《美之拓樸─花蓮美術館典藏作品展》,精選近百件作品,以歷史脈絡式的鋪陳,以及人類學及美學的觀察理路,規劃四大展區:斷裂與再生(1930-1950)、島嶼隱身(1950-1987)、後山與前山(1987-2000)、近現代與美術運動(2000-至今),呈現花蓮近代美術脈絡全貌,帶領民眾共享花蓮美術發展脈絡。
依據在地特色推動觀光休閒 南北平衡發展
花蓮不僅擁有多樣化的文化資產,地理環境依山傍海,挾帶觀光優勢塑造了眾多的打卡熱門景點,像是有「花蓮人的後花園」之稱的美崙山步道,經修建後,不管是健行、運動或親子遊樂,這條親山步道路線很適合各年齡階層漫步前行,往上來到眺望台,還能欣賞花蓮別緻的山嵐美景。
另外,美崙溪畔的將軍府1936園區延續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1.0及2.0計畫、花蓮縣政府預算等經費挹注,自109年8月開工至今將近三年半歷程,已進入園區工程收尾階段,施工圍籬逐步拆除,已可預見未來園區風貌,園區預計驗收後,將於今年上半年進入試營運開放參觀階段。工程計畫完成古蹟歷史建築共八棟建築修復,全區搭配園區夜間燈光、植栽、步道、休憩空間及兼具防災滯洪景觀水池,創造花蓮新亮點。
▲將軍府1936園區預約參觀及試營運開放時段等相關資訊,後續將於花蓮縣文化局臉書粉絲專頁逐步公布。(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花蓮縣政府也以日出大道為中心,結合在地特色打造市區觀光核心,串聯周邊現有的東大門夜市、鐵道文化園區、極限運動場、洄瀾灣流等商圈與休閒活動場地,未來還會有原住民文創園區、日出大道藝文基地、鐵路醫院古蹟,以及規劃中的南濱滯洪池、綜合多功能商場BOT,為遊客及鄉親提供更多休憩場域。
花蓮縣政府展開全面性的規劃,致力於拉近城鄉差距,從北到南,各鄉鎮的群族文化推動各項文化建設,13鄉鎮皆具有獨特的觀光藝文特色,同時優化交通,在區域均衡發展上下了不少功夫,提升各區發展,讓花蓮不斷往前,朝向國際之都邁進。
(花蓮縣政府 廣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