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陸全國兩會即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圖/記者蔡儀潔攝)
記者蔡儀潔/北京報導
今年開局至今兩岸對立加劇,隨著大陸全國兩會即將召開,兩岸學者向《東森新媒體ETtoday》指出,針對涉台議題立法可能性不高,目前對台政策都在暖身階段,兩會後至「520」總統就職期間才可能施壓,不過危機可控,整體而言,大陸對台總體方略並未發生變化,民間交流仍會持續推進。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圖/記者蔡儀潔攝)
兩會三大觀察指標
大陸全國兩會召開,台灣需關注什麼?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提出三大指標,第一是「3個人」,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他已許久未在兩會談論台灣問題,如今面臨選後兩岸新形勢,是否會發表相關講話,若有就是「一錘定音」;若無,則觀察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和外交部長的講話。
張五岳表示,第二是「訂立新法」,大陸全國人大關於兩岸議題的立法,要麼是「反獨」要麼是「促融」,不過目前看可能性並不高。
張五岳接著說,第三是觀察「兩岸關係」,在大陸全國兩會召開前,中共對台政策都是測試和暖身,都是在醞釀和準備,會議期間將進行第一階段的定調表述,至於可能採取的施壓舉措,一定是在兩會結束後、賴清德520就職演說前出現。
▲民進黨主席暨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在進行謝票行程。(圖/民進黨提供)
綠營續執政兩岸再冰凍
回顧2023年的台海兩岸,自新年伊始便有緩和跡象,國台辦主任宋濤多次提到,歡迎認同「九二共識」的有志之士赴陸交流,並積極會見台商台青、台灣宗教、工商團體等,外界形容兩岸關係「春風來了」。
「選擇」也成為大陸對台話語的高頻詞,將台灣2024大選形塑為「戰爭與和平的選擇」。隨著民進黨將展開第12年執政,「台獨金孫」賴清德執政下的兩岸關係惹人擔憂。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表示,非綠陣營執政是兩岸許多民眾的期待,令台海和平穩定,但賴清德的勝選令這種期待被「潑了一盆冷水」。
從諾魯與台斷交、M503改變航路,到赴陸旅行團無限期暫停、金門漁船翻覆2死,今年兩岸開局就充滿火藥味。李振廣表示,漁船翻覆案可歸為偶發事件,但叫停赴陸旅行團,顯示蔡政府的「手」已經伸到「520」之後,明顯為政治操作。
不過李振廣話鋒一轉稱,對大陸而言,對台總體方略沒有發生變化,民進黨執政為客觀現實,陸方會繼續推動兩岸關係朝正確方向前進,民間交流仍會持續推進。
▲大陸漁船2死案加劇台海緊張局勢。(圖/記者林名揚翻攝)
美中台三角關係
面臨大陸兩會後、「520」前可能的施壓,張五岳直言「我並沒有很悲觀」,一方面因為美中各式溝通管道暢通,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可能還會進行對話。
張五岳接著指出,另一方面,美台之間渴望並保持常態對話,加上美中「大兩岸」對台海「小兩岸」具有高度制約性,華盛頓在台灣大選後至「520」前高度關注台海局勢,因此相信大陸和台灣就算無良好溝通管道,危機或衝突基本上都是可控的。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則認為,中美在兩國關係已達成最基本共識,即儘管在許多問題上存在分歧,但均不願見衝突發生,從今年以來大陸中聯部長劉建超訪美、外長王毅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傑克蘇利文(Jake Sullivan)會談,都顯示雙方通過溝通,管控彼此分歧的態度。
包承柯指出,為避免衝突升級,中美在台獨問題上走向「趨同」態勢,前者反對台獨,後者不支持台獨,將最具挑戰性、風險性的因素放在可控範籌內處理,兩國已形成部分共識。
在此背景下,包承柯表示,作為「台獨金孫」的賴清德存在一種選擇,即完全超出中美框架選擇台獨,但在白宮明確不支持的情況下「短期內沒那麼大的膽量」,基本只能在模糊空間里,維持似是而非的政治方向,做小動作推進台獨路線,譬如海域定位等。
值得關注的還有今年11月將舉行的美國大選,張五岳提醒,若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相信對美中、美台乃至全球,都必然是一頭巨大的「灰犀牛」,帶來重大變數。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