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將至?泰國2個月連續2條「巨大地震魚」現蹤 長近3公尺

▲▼泰國2個月內發現第2條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圖/翻攝自Facebook)

 ▲泰國今年已發現第2條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圖/翻攝自Facebook)

記者張寧倢/綜合外電報導

泰國普吉島附近2個月內二度發現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Oarfish),先是1月初在普吉島南部沙敦府水域撈到一條長達2.4公尺的死亡個體,2月15日又在西部發現另一條更長的2.85公尺個體。2條魚的殘骸已送往泰國國家科學博物館進行保存與研究,並計畫製成標本對外展示。

據泰國公共電視台、曼谷郵報報導,普吉島芭東海灘(Patong Beach)以西約8海里(約14公里)的安達曼海水域2月15日有漁民發現一條皇帶魚,使用拖網捕撈上船後確認已經死亡,普吉島漁業局長Sitthiphol Muangsong與官員獲報後前往碼頭調查。

▲▼泰國2個月內發現第2條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圖/翻攝自Facebook)

▲泰國普吉島附近2月發現的「地震魚」遺骸保留完整。(圖/翻攝自Facebook)

報導稱,這條皇帶魚的殘骸除了頭部有輕微受損之外,仍算是狀態完好,長度2.85公尺、重量8.6公斤,隨後在2月18日被送往泰國國家科學博物館進行更詳細的研究。

然而,不到2個月前,泰國沙敦府漁民1月初才在普吉島南部的安達曼海淺水區發現另一條皇帶魚殘骸,長度為2.4公尺,但狀態不如這次捕撈到的完整,當時已經送往科博館利用防腐技術處理,並進行後續研究。

▲▼泰國2個月內發現第2條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圖/翻攝自Facebook)

▲泰國國家科博館已經把皇帶魚帶回研究。(圖/翻攝自Facebook)

泰國科博館發文稱,這次是泰國第二度發現皇帶魚,對泰國而言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能藉由遺骸進行新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也因此有機會向公眾展示在泰國海域發現的稀有海洋生物。館方表示,2條皇帶魚被視為「國寶」,以最佳的方式保存,研究完成後將以展覽形式對外展示。

皇帶魚是生活在海面下200公尺至1000公尺的深海魚類,是現存最長的硬骨魚,身長可達17公尺、重達270公斤,鮮少出現在水面上。

▲▼泰國2個月內發現第2條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圖/翻攝自Facebook)

▲皇帶魚過去被謠傳與大地震有關,但科學家認為可能是死亡後的屍體或是遇到風暴才會被沖上岸。(圖/翻攝自Facebook)

民間多年來謠傳,皇帶魚現蹤是大地震或海嘯的預兆,但泰國農業大學(Kasetsart University)海洋生態講師托恩(Thō̜n Thamrongnāwāsawat)說明,皇帶魚很少被捕獲,是因為人們通常不會在深水區捕魚,且因為近期印度洋偶極現象,冷水進入安達曼海,才會造成發現不尋常魚類的狀況。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