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超市會把蔬果放在最靠近入口的地方。(示意圖/CFP)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民眾走進超市時,往往在入口處附近,就能找到「蔬菜水果類」。行家解釋,這種常見的陳列方法,背後暗藏一種心態,讓人不知不覺買更多東西,因為「你先拿到蔬菜跟水果,那之後再拿垃圾食物時,或許就不會那麼有罪惡感。」
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建築設計專家康奈利(Reeves Connelly)表示,「從心理學和行銷觀點來看,超市設計絕對花費了許多巧思。」除了在入口處陳列農產品,甚至可能定期變更商品位置,如此一來,即使熟客也必須多繞點路、尋找商品,在店裡待越久,越可能購買預料之外的商品。
@reevcon the amount of thought that goes into grocery store design, from a psychological and marketing standpoint, is absolutely wild
♬ original sound - Reeves Connelly
相較於蔬果,儘管雞蛋與牛奶也被視為民生必需品,卻比較少被放在入口處,反而更可能位於深處貨架上,這是為了讓消費者「不得不」穿越其他走道,經過一大堆零食汽水等誘人商品,進一步刺激購買誘因。
康奈利也透露,除了成人以外,超市陳列也把孩童考量進去,例如穀物貨架的陳列方式,「含糖穀物會剛好放在孩子視線所及的高度,這樣他們就更可能拿走一盒。而比較健康的選項,則會放在最上面。」
康奈利在TikTok分享後,許多網友恍然大悟,「他們的小把戲總是對我有效」、「我走進去是為了買3件東西,結果卻花了300美元。」但也有人驕傲宣稱永遠不會中招,「所以我現在都叫生鮮外送」、「這就是為什麼我不用手推車。如果我拿不動,那我就不會買。」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