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倡議國民黨中常會也應組改 否則黨內大咖不敢靠近黨機器

▲由9位學者組成的「開放政黨實驗室」發表聲明,肯定國民黨推動組織改造的勇氣,呼籲國民黨應在新一屆中常會進一步推動組改。(圖/開放政黨實驗室提供)

▲由9位學者組成的「開放政黨實驗室」發表聲明,肯定國民黨推動組織改造的勇氣,呼籲國民黨應在新一屆中常會進一步推動組改。(圖/開放政黨實驗室提供)

記者鄭佩玟/台北報導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啟動黨務改革,將黃復興黨部更改為「退伍軍人服務工作委員會」。學者組成的開放政黨實驗室今(11日)表示,肯定國民黨推動組織改造的勇氣,國民黨應在新一屆中常會,進一步推動組改,將縣市長和國會領袖納為當然中常委,把各級民代都列為當然黨代表,讓具民意基礎的縣市長和立委參與黨的決策機制,打造內造民主的國民黨。

開放政黨實驗室聲明指出,肯定國民黨推動組織改造的勇氣,廢除特種黨部,讓地方黨部整合退伍軍人黨員和一般民眾黨員,有助於拉近世代間、不同團體間的距離,降低黨內民主過程中,不同世代和不同團體間的對立,這是國民黨組織結構向支持者結構靠攏的第一步。

不過聲明卻說,上周六的中常委投票提醒大家,國民黨距離內造民主相當遙遠。中常委參選人數低於應選人數,顯示國民黨的最高權力機構,不具備實質權力,又肩負募款責任,自然吸引力有限。更令人憂心者,是此次獲選成員的社會民意基礎相當薄弱。27位當選人中,立委只有一位,民選公職只有8位,三分之一不到,比上屆還少。相對而言,上屆中常委有10位民選公職,包含7位立委,以內造化為標準,本屆中常委比上屆還要退步。

聲明指出,國民黨兩年前曾提出中常會改革方案,包括選任中常委由29席減少到15席,將全國分為若干選區,由黨代表從中央委員中,採無記名單記投票,各選區應選名額每2人應有1人具現任民選公職身分;黨主席指定的中常委名額,從6人至11人,改訂為10人。兩年前的改革案,有多少適用於這次中常委選舉?未來黨中央要如何補強中常會組成和民選公職間的落差?期待能繼續努力。

聲明表示,比較國內三大主要政黨,國民黨內造化程度最低,民進黨縣市長和中央、縣市層級議員都是當然黨代表,最高權力機構的中常會納入直轄市長、縣市長代表、和立法院代表作為當然中常委,17席中常委11席是民選公職。

聲明指出,年輕的民眾黨中央委員超過半數是現任立委,中央委員之上沒有更高的權力機關。國民黨從黨代表,中央委員,中常委,民選公職都是少數。以這樣的組成,黨的意志自然和支持者意志出現落差,造成黨內實力人物不敢和黨機器靠得太近。如此惡性循環,對重返執政極為不利。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政治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