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伴卻孤獨!凡事靠自己可能是親密恐懼 心理師曝下場:無法真心

▲▼女孩,陰影,侵害,性侵,害怕,恐懼,黑暗,孤獨,孤單。(圖/視覺中國)

▲有些人雖然有伴,卻不敢依賴對方,內心也十分孤獨,這可能造成在關係中無法真心理解彼此。(圖/視覺中國CFP提供)

文/周慕姿
摘自/寶瓶文化《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有些人在自己的生命中,很習慣「靠自己」。有這樣習慣的人,常常出現「不期不待,沒有傷害」的心情,因此,即使進入親密關係之後,也很難依賴另一半。

有時候,我們可能在過往的成長經驗,或愛情中受過傷,發現想要去依賴、倚靠一個人,真的非常危險。因為有可能他無法倚靠,甚至他會倒,當他真的倒掉,甚至跑掉時,對我們的心理打擊是很大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人,或許就在這樣的經驗中,開始不敢依賴,要求自己要獨立,也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夠獨立。認為「把自己照顧好,把自己的情緒也收好,這才是成熟的選擇」。

但在愛情關係中抱持著這樣想法的人,卻不免在關係中感到孤單。為了讓自己不受傷,所以讓自己不需要別人,也讓別人不要太依賴自己;但是,在這樣的關係中,彼此之間就像有一道牆,那道牆讓我們無法真心的理解對方,也無法放心與對方相處、享受這段關係。

但我們會這樣選擇、要求對方,其實都是因為我們害怕受傷。當我拿掉所有防備,想要好好依賴對方、想要被照顧的時候,如果對方做不到,甚至拒絕我,那種挫折感,就像是孩子被父母拒絕一樣的傷痛,而很多時候可能會再勾起我們過往與父母經驗的痛楚:「看啊,這世界上沒有人是可以讓我們依靠的,也沒有人可以包容脆弱的我們。」

那是多麼地令人傷心,又多麼令人沮喪的感受。

▲▼聊是非用圖,男女,性。(圖/視覺中國CFP提供)

▲不敢依賴伴侶,也會無法放心與對方相處、享受這段關係。(圖/視覺中國CFP提供)

於是,在我們徘徊在「要依靠,還是要獨立」、「要找到完全能包容我的人,還是不要期待」⋯⋯的全有全無想像中,很容易會覺得:這世界上沒有真正的靈魂伴侶。我們渴求著能夠「真正懂我」與「真正愛我」的人,卻沒發現,原來這些希望「無條件地被理解、被接納與被包容」,正是我們童年沒有的經驗。

因為沒有,所以更容易美化。我們相信:父母是不能選擇的。所以我們用盡全力,想要用自己的力量,選擇一個能夠做到我們內心所有想望的、美化的、愛我們的人。我們相信,只要對方夠愛我,他就做得到我期待的一切,包含我也沒辦法為自己、為對方做到的事情。

而當我們發現這個理想無法實現,現實當中,總是有人不符合我們的期待卻說愛我們,總有人讓我們愛著卻不想花時間懂我們⋯⋯於是我們累積了越來越多的失望,那些失望沒有機會被處理,卻可能會沉重地落在每一段、或和現在這個伴侶的關係中。

然後,在每次他沒辦法符合我的期待與需求時,我越來越不想說自己內心的感受與想法,也越來越不想要他理解我,因為那些累積的失望早把我抓住,然後讓我相信了一個內心的聲音:「沒有人會懂我的。」

這個內在的負面標籤,讓我們感覺更加無力、沮喪、挫折、受傷⋯⋯然後,就可能更不想說自己。於是,別人真的就更不懂了。

但我們卻沒發現,內心追求的那個「不用說就能懂我、不用磨合就能配合我」的理想伴侶形象,是多麼理想、不符合現實,也忽略了對方是一個獨立的人,有他的需求與感受,不是為了我而活。

抱持著理想伴侶形象的我們,正在滿足著那個過往一直沒有被滿足的內心孩童,他哭喊著、要著的東西,正是我們內心的黑洞。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出版《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作者周慕姿,諮商心理師,曾出版《情緒勒索》狂銷超過15萬冊。《親密恐懼》爬梳人生的坎如何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成為關係中的另一個坎。期盼讀者們能藉由本書,開啟親密關係裡不同於以往的嶄新選擇,而不是一再重蹈覆轍、一再悔恨心傷,讓我們都能在親密關係裡擁有愛與歸屬,也能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你可能想看

婚前2周故意在新房跟人上床!心理師解析「親密恐懼」6狀態

外遇後道歉要怎麼說?「我會尊重你的決定⋯」6種常見說詞超雷!

「不期不待」可能是自欺欺人!長期逼自己「靜音」恐怕滿滿內傷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