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蝦場是墊腳石!「活蝦餐廳」發展歷程曝光:泰國蝦見證台灣的經濟奇蹟」影片。
記者林緯平/採訪報導
釣蝦文化在台灣發展超過40年歷史,見證台灣經濟起飛,國人消費力漸增,伴隨著國人對休閒娛樂需求日益提高,釣蝦場的普及後,更獨立衍生出一行業,「泰國蝦的活蝦料理餐廳」。對此,《東森新媒體ETtoday》進一步探討活蝦餐廳的發展脈絡,揭示了其不僅是一種產業模式,更代表了台灣獨有的飲食文化。
西海岸活蝦之家的第二代經營者王雪玲,分享了早期釣客與釣蝦場的有趣互動,「以前釣蝦場都會有烤爐,釣客都會利用喝完的啤酒罐,將蝦子抹上鹽巴後塞入其中,就丟進烤爐烤。」早期釣客釣到的泰國蝦主要是為了食用,當時的料理方法相對單一,但這種簡易的烹飪方式最能凸顯泰國蝦的鮮甜肉質,只是,烤蝦吃久也是會膩。
▲西海岸活蝦餐廳老闆娘王雪齡端著招牌菜「胡椒蝦」。(圖/記者林挺弘攝)
因此,釣客開始尋求料理的多樣化,有人請釣蝦場業者做一些料理變化,促成了代客料理模式的發展。王雪玲指出,1983年他的父親王明傳就決定開一間釣蝦場,但其主要目的並非只為供人釣蝦,而是透過不斷代客料理的過程,摸索出了一系列獨特的泰國蝦料理菜單,「胡椒蝦」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2年間,胡椒蝦、麻油蝦、燒酒蝦、紅蝦沙拉等一道道特色的泰國蝦料理誕生,王明傳的創新蝦料理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從此,來釣蝦場的人不再只是為了釣蝦!」王雪玲說,更多是為了品嚐美味泰國蝦料理,也因此開啟了活蝦料理的新紀元,為餐廳業開闢了新的市場方向。
▲「麻油蝦」當初是為了一名孕婦客人而發想出的料理。(圖/記者林挺弘攝)
爾後,王明傳日漸縮減釣蝦場規模直到產銷分離,並於1986年正式開設西海岸活蝦之家,專賣泰國蝦料理。那時王雪玲已經開始在餐廳幫忙,「正值台灣經濟蓬勃發展,餐廳生意蒸蒸日上,最高紀錄曾一天賣出1,024斤的蝦。」她說,來客以3種人最多,分別是工廠老闆、理容院小姐和汽車業務,經常帶著客戶來應酬。
自1993年起,西海岸活蝦之家便開始拓展其連鎖加盟業務,提供統一的調味配方如胡椒包和麻油包,以確保遍布全台的加盟店能夠維持一致的高品質。到了1999年,品牌已經在全台擁有13個加盟點,達到了其發展的高峰期。
隨著活蝦餐廳的流行,泰國蝦的供應鏈也出現了顯著的變化。蝦農陳仲賢提到,在2000年之前,大約90%的泰國蝦供應給釣蝦場。「但自從西海岸活蝦之家推出了胡椒蝦後,一切都變了。泰國蝦開始被用於更多樣化的料理,同類型餐廳一家一家開。」現在,約40%的泰國蝦供應給釣蝦場,而60%則供應給餐廳。
▲新起餐廳開發出異國的泰國蝦料理方式。(圖/記者林挺弘攝)
活蝦料理餐廳在台灣已擁有近40年的發展歷程,除了胡椒蝦、檸檬蝦、麻油蝦等傳統料理方式,也有新一代對泰國蝦料理投注熱情。屏東九如地區的黃金蝦無毒泰國蝦餐廳,憑藉其在Google地圖上超過1800條評論和4.4星的高評價,成為開業5年來的明星新秀。該餐廳以其創新的義式紅醬、麻辣、韓式等多元口味,突破大家對泰國蝦料理的認知。
餐廳由台灣大學漁業研究所畢業的陳怡樺及其妹妹陳怡儒主理,她們不僅承襲了家族的養殖技術,還創新引入了海水SPA技術,將淡水養殖池中撈起的蝦,轉移到海水蓄養池中蓄養3天,利用滲透壓讓蝦體內的水分流向海水,「這個過程不僅讓蝦肉變得更甜、更緊實,還能清除蝦線和蝦囊內的雜質。」陳怡樺解釋道。
▲現今的釣蝦場都會提供大烤箱,供客人自助式烤蝦。(圖/記者林挺弘攝)
陳怡樺和妹妹堅持從養殖到銷售一條龍的概念,確保餐廳所供應的每一隻蝦都來自於自家養殖。他們結合傳統與創新的料理手法,在歷經3年疫情衝擊下,仍舊穩健經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