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創透過NVIDIA軟體開發平台 提升建廠速度與製造數位轉型

2024年03月19日 15:13

▲▼緯創。(圖/翻攝官網)

▲緯創。(圖/翻攝官網)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

緯創資通(3231)以數位轉型為核心,積極推動智慧製造。緯創運用NVIDIA Omniverse軟體開發平台與NVIDIA Modulus架構打造了獨有的應用平台「Wistron Foundation APP」,並導入了OpenUSD, NVIDIA CloudXR及物理深度學習等技術來開發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應用,不僅加速了生產製造的數位轉型,也強化了預測未來生產場景的能力。

面對 2023 年以來人工智慧應用的激增,緯創表示,迎來了前所未見對於DGX需求的挑戰。因此,「優化當前生產流程」和「建立新的生產基地」成為我們的首要任務,而Omniverse軟體開發平台協助緯創探索Digital Twin的各項應用,有效地制定擴產計畫。

緯創利用 Omniverse 軟體開發平台的功能,建立一個動態且高效的模擬生產現場,優化製造過程的各個環節。透過在緯創平台中嵌入NVIDIA Omniverse與 CloudXR 技術,工程師可以遠端利用強大的伺服器功能,進行新工廠的模擬預視。透過這個技術,緯創建立新的工廠時,針對先期的layout規劃與工廠建置調整所需的時間,可以減少約2個月,提升建廠效率。

緯創指出,無論身處辦公室、家裡或是工廠,使用者仍可深入研究生產現場,讓所有人對於製造現場的視野不再受地理限制。藉由OpenUSD技術在緯創平台上所建立的即時回饋虛擬儀表板(The virtual dashboard),以區域顏色顯示各工作站的生產狀態。當特定地點的生產節奏出現問題時,虛擬Dashboard可清楚指出問題所在,使管理人員能夠快速分配資源以解決問題。

同時,藉由Power BI的圖表分析功能,將各機台的IoT關鍵參數、生產數據 、測試log等予以分析,且將同型號的數個機台效能進行比較,Dashboard可辨識表現不佳的區域,將效能較差的機台進行原因分析,以確保機器穩定運作並落實未來維護預警分析。

關於生產規劃模擬,緯創利用歷史數據,預估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或狀況,並在無風險的虛擬環境中模擬未來的最佳化解決方案。首先,緯創工程師經由物聯網收集生產數據,並對數據進行清洗和分析。之後將資料(如投入數量、週期時間、產量等)輸入到模擬軟體的場景模型中進行模擬。仿真結果可以同時顯示由Omniverse驅動的緯創平台中。 根據模擬結果,規劃人員可以分析潛在的機會點(例如產線中的瓶頸站、人員與物流衝突造成碰撞等),並在最佳化後迭代FCST模擬流程。了解瓶頸站後,投入更多的資源改善。最終,透過緯創平台進行re-layout的設計,可協助達到極大化的產出。透過導入 Omniverse Simulation技術,緯創將工廠的生產線效率顯著提高了 51%。

在 ESG 浪潮中,節能成為生產的關鍵因素。為了提高專門用於測試超級運算設施的高效能測試室的能源效率和生產力,緯創利用 NVIDIA Omniverse 創建了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應用。

憑藉高效能測試室中的數千個實體感測器,可以提供超級運算設施的核心溫度、入口溫度,以及空調系統的回風溫度的即時資訊。經由與IoT Hub和BMS伺服器的完美同步連接,工程師可以監控每個超級運算設備的狀態,例如測試階段、測試持續時間和測試結果。

此外,透過NVIDIA Modulus溫度預測模型和AI計算流體力學(CFD)模型的結合,加速氣流和熱模擬的訓練,可以在30分鐘內快速辨識房間內的熱點,控制房間內各超級運算設備的過熱風險。而可協助選定新超級運算產品待測板子的最佳測試位置的推薦系統,經由測試室的數位孿生應用與IoT關鍵參數的連結,節能效果可高達10%。

Wistron Foundation APP是基於Omniverse所建構,若有多個工廠需要建置類似環境,則毋須從零開始,可以直接從Wistron Foundation APP抓取過往已建置的模型資料與服務進行擴充。只要依照layout放置後,連接IoT關鍵參數,匯入服務,就可以快速建立虛擬工廠。

對於在全球建立生產基地的企業而言,以緯創為例,每個從Wistron Fundation APP延伸的應用程式(APP)都是針對特定場域與應用而設計的,只需進行少量修改即可符合真實環境及場域條件,有助於大幅提升緯創的數位轉型能力。

在緯創優化當前生產流程和建造新廠的過程中,緯創資通廣泛利用Omniverse技術,深入挖掘其潛在應用。展望未來,緯創也將會藉由Wistron Foundation APP快速開發相關應用、以CloudXR進行遠端協作與支援、並在Omniverse內開發與模擬新的產品製造流程,借助Omniverse的開發效能,協助推進電子製造的數位化。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