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案幾小時內就發病 邱淑媞指「劇毒」:舊食物連日清倉肇禍?

▲▼信義A13寶林茶室。(圖/記者袁茵攝)

▲信義A13寶林茶室。(圖/記者袁茵攝)

記者皮心瑀//台北報導

寶林茶室案目前造成2人死亡、5重症,共累積14例。前國健署長邱淑媞27日指出,從受害者發病時間看起來,並非過去一般的感染性食物中毒,另外是連續幾天都有人攝取後中毒,這也是比較少見的,「是否因為即將停止營業而將大量保存不良的食物連日清倉而肇禍?或是有誰心有不甘而下毒? 這就有賴檢調協助調查。」

邱淑媞說,在各種毒素當中,發生在粿條、而且是劇毒、多重器官衰竭,以「米酵菌酸毒素」 的可能性較高,它的典型食物就是河粉、粿條,而典型表現就是一次死好幾個,在對岸與東南亞都發生過。

邱淑媞表示,有人猜是「炒飯症候群」,也就是「仙人掌桿菌」中毒,但仙人掌桿菌溫和得多,極少死亡案例,如果有,也僅是偶發,而且它的典型食物是米飯,通常是處理過程汙染,而飯沒有立刻吃;另外也有人說是「肉毒桿菌」毒素,但這是厭氧性,通常存在於密封的罐頭食物中。此次,有大量重症病人,顯示該毒素應該是劇毒,以食物類型與劇毒性來研判,米酵菌酸毒素,是大有可能的。

邱淑媞指出,從發病時間看起來,攝入毒素、直接發病,非過去一般的感染性食物中毒,所以在調查上,可預期做細菌培養應該難有幫助,必須採殘餘食物、病人胃部檢體,進行毒性化學物質的化驗,例如質譜儀分析,才不會遺漏。

邱淑媞表示,「米酵菌酸」毒素是一種椰酵假單胞菌汙染所產生的劇毒,主要是造成粒線體癱瘓,引發多重器官衰竭,一毫克就足以致命,在對岸、東南亞、澳門都曾發生重大死亡案例,主要關聯食物是河粉、米製品、木耳等,與此次的主要食物一樣。

她也質疑此次事件,是否因為即將停止營業,而將大量保存不良的食物連日清倉而肇禍?或是有誰心有不甘而下毒?這就有賴檢調協助調查,這次事發後,中央動起來了,希望能加強支持第一線、攜手亡羊補牢,別再劃錯重點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