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拚經濟強調「新質生產力」 官方智囊:新發動機替代老發動機

▲▼ 黃漢權,新質生產力。(圖/記者蔡儀潔攝)

▲中國記協今(28)早舉行「新質生產力與中國經濟」茶座活動。(圖/記者蔡儀潔攝)

記者蔡儀潔/北京報導

「新質生產力」成為大陸時下最熱門的詞彙之一,即用科學技術的提升換取經濟產出的提高。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今(28)早表示,新質生產力是「用新發動機替代老發動機」,儘管面對高科技圍堵,但晶片市場需求極大,中國肯定能攻克下來。

中國記協今(28)早舉行「新質生產力與中國經濟」茶座活動,大陸發改委旗下的「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他指出,新質生產力不僅不會導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還會帶來提升,中國經濟潛能約為5至6%,在此情況下,僅靠傳統生產力維持經濟增長「還是比較困難」,因此靠科技創新帶來新動能,「用新的發動機替代老的發動機。」

大陸科技發展踩下油門,中小企業是會跟上還是被甩下,引發擔憂。黃漢權表示,中小企業一方面要具備創新意識,可透過與高校合作等形式實現,另一方面可以走「專精特新」路線,即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 新穎化,還可在傳統產業基礎上,透過新技術、新模式實現升級,譬如數位化改造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等。

在「新質生產力」的口號下,可能會企業一哄而上,導致產能過剩。對此,黃漢權認為,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國家的普遍現象,適度的產能過剩能令企業具有危機感,從而改進服務和產品質量,但過度的產能過剩,可能造成價格戰,導致企業倒閉。

為避免過剩的生產力影響市場,黃漢權表示,第一,發展新質生產力需因地制宜,聚焦擅長的領域;第二,國家層面要加強引導和統籌協調,既不要過度引導,也要保持適當力度;第三,要有新的監管模式,特別是數位化監管,隨時跟蹤發展,進行必要的政策調整。

▲▼ 黃漢權,新質生產力。(圖/記者蔡儀潔攝)

▲ 黃漢權在發表觀點。(圖/記者蔡儀潔攝)

另外,科技圍堵也是今日關注焦點,尤其是美國動作頻頻,更與韓國、日本和台灣組成「芯片四方聯盟」,建立半導體供應鏈,遏制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

黃漢權認為,半導體產業是一個全球化程度很高的產業,希望各國共同努力,提高產業效率,看好未來前景,因為在數位化、規模化時代,對晶片需求量極大,不是1、2個國家就能承包所有市場。

黃漢權最後說,現如今中國只能自己研發晶片,目前基礎條件已具備,但有個過程需要時間,相信假以時日,肯定能攻克下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