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超猛爆!醫警告「這2食物」勿重複加熱吃:恐致命

醫師示警,米酵菌酸毒性猛爆、致死率高,小心避免食用「重複加熱」的飯、麵等主食。(示意圖/擷取自TPG達志影像)

▲醫師示警,要避免食用重複加熱的飯、麵等主食。(示意圖/擷取自TPG達志影像)

圖文/CTWANT

台北市遠百信義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發食物中毒案釀2死,引起外界高度關注,衛福部召開專家會議,初步推斷為「米酵菌酸」釀禍,且該毒素只要攝入約1.5毫克就能致命,毒性相當猛烈。對此,衛福部資訊處處長、前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示警,小心避免食用「重複加熱」的飯、麵。

醫師李建璋在臉書發文表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所造成的中毒症狀,與仙人掌細菌的腸毒素(cereulide)十分相似,兩種毒素均會出現昏迷、肝、腎衰竭、休克、無發燒等現象,但相較之下米酵菌酸毒性更猛爆,「所以當傳出死亡、重症的愈來愈多,米酵菌酸的機會就更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建璋透露,米酵菌酸只需1.5毫克的劑量就能奪命,潛伏期約為0.3至16小時,高達30%至100%的機率會導致患者在短時間內喪命,且目前仍無有效治療方法,只能仰賴身體器官自我修復,更可怕的是,受到米酵菌酸污染的食材,不論從外觀、味道及口感上均無異狀,很難被民眾及時發現。

李建璋提醒,民眾應盡量避免食用重複加熱的米、麵等主食,由於受到米酵菌酸污染的食材,不論從外觀、味道及口感上均無異狀,很難像一般腐壞食物容易被察覺,因此最重要的應是如何預防。

對此,醫師林哲民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食材經過加熱雖然可以殺死細菌,但細菌產生的「毒素」卻相當耐熱,以金黃葡萄球菌的腸毒素為例,至少需要100℃高溫持續加熱2小時才能消滅毒素,因此這次的素食餐廳中毒案,才會被專家推測是毒素所引起。

另外,林哲民也糾正「1食物保存迷思」,不少人認為食物要放到常溫才能放進冰箱,否則食物與冰箱均容易損壞,但如今這是個「過時觀念」,食物最好在50℃至60℃左右立即放進冰箱冷藏,以避免增生細菌及產生更多的毒素。

延伸閱讀
「關渡鹹粥」越籍闆娘遭情殺…左胸1槍斃命 丈夫法庭上怒轟犯嫌
跪求白沙屯媽「幫落水弟弟指路」!9天後顯神蹟「遺體浮出鯉魚潭」回家了
請貴婦奈奈吃飯…她不手軟點「最貴萬元套餐」! 矽谷美味人妻揭「詐騙募資內幕」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