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製藥紅麴案已4死!獲報後2個月才回收 高層:人力不足

▲▼小林製藥。(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 小林製藥紅麴有致病疑慮,已有4人死亡。(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文/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28日專電

日本民眾服用小林製藥含紅麴成分保健食品後出現腎臟疾病,連日來的新聞報導使得民眾開始疑神疑鬼。小林製藥從收到通報到實際回收產品,竟然花上近2個月時間,也引發批評。

紅麴保健品出問題,使得民眾有各種猜測。有人回想,「啊,我剛去世的爺爺似乎有吃這款保健品」、「我吃的糖果好像也有紅麴成分,會不會有問題啊?」類似的恐慌逐漸蔓延。

小林製藥紅麴保健食品案截至今天上午死亡案例增至4人。其中一名住院男性表示,他在服用保健品大約2個月後住院,甚至接受了手術治療。完全沒想過是保健品出了問題。

每日放送(MBS)報導,這名40多歲上班族去年夏天接受職場健康檢查,發現有肥胖傾向需要複檢。他回家後買了2包60粒裝的「紅麴膽固醇顆粒」(紅麹コレステヘルプ)。當時他沒有絲毫顧慮,心想「小林製藥這麼有名,沒有問題的。」

他按照指示每天服用3粒,但尿液顏色開始變深,然後出現排尿困難、激烈腹痛等症狀。他過去從未有過泌尿系統方面的問題。儘管不清楚尿液顏色改變和腹痛的原因,但他依舊把2包保健品吃完。

去年9月,他開始往返醫院,10月入院接受手術治療,大約1週後出院。但在那之後,他的腎臟數值依舊沒有恢復正常,目前無法完全恢復正常上班,繼續在家工作。

他表示,「與其說是憤怒,不如說是驚呆了。要是我沒有吃保健品,就不會住院或手術。」

小林製藥宣布回收產品後,設置了諮詢專線。這名男性看到新聞後與公司聯絡,卻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

他說明自己的健康情況後,對方問他說:「你有包裝的編號嗎?如果沒有的話,我們沒辦法回應。」當時他早已把包裝和收據都丟掉了,因此談話沒有進展。

這名男性受訪時強烈呼籲,「即使沒有編號,(小林製藥)也應該好好調查、採取對應措施」。

和這名男子一樣,有許多民眾在看到報導後開始自我檢視,也因此出現愈來愈多的「受害者」。目前的死者當中,有一人在3年內吃了35包「紅麴膽固醇顆粒」。

▲▼日本小林製藥回收「紅麴保健品」。(圖/日本小林製藥官網)

▲ 小林製藥宣布回收紅麴保健品。(圖/日本小林製藥官網)

隨著受害人數增加,小林製藥的反應太慢也受到批判。

日本富士電視台新聞網(FNN)報導,小林製藥自1月中旬開始收到來自醫師的通報,之後入院病例不斷增加,小林製藥社長小林章浩在2月6日收到報告。

他在記者會上回憶,「我大約是在2月6日聽說的,那時已經做好要召回的心理準備」。

事實上,小林會有「心理準備」也是合理。日本內閣府食品安全委員會早在2014年就警告紅麴有「健康安全疑慮」,因為在歐洲曾有服用紅麴保健品而出現健康問題的案例。換句話說,有民眾服用紅麴保健品而入院,對於他們來說不是晴天霹靂,不如說是「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不過,從小林製藥高層2月6日做好心理準備,到公司3月22日宣布回收,中間耗費了超過1個半月,以1天3粒攝取量計算,足以讓不知情的民眾吃下100多粒問題保健品。公司也在直到發布之前,才與大阪市保健所及消費者廳進行諮詢。

為什麼要花上這麼久時間,小林製藥對此解釋是因為「人力不足」。

小林製藥信賴性保證本部長渡邊純在記者會上表示,「由於調查人員有限,我們無法確定這些症狀是由該產品引起的。」

消費者自然無法接受這種解釋。

對此,日本記者窪田順生分析,依他過去與日本有過「健康危害」的企業交手經驗,延遲回收產品的原因在於,企業以為「危機管理就是要確認事實、搞清楚事發原因」。他們太執著於這一點,除非確認事實、查出原因,否則沒辦法進行下一步。這使得各企業在發現問題後,會花上1到2個月進行「調查」,然後才宣布自主召回。就像這次的小林製藥。

企業內部的不同意見,也使得「應該早點對外公布」的聲音受到打壓。有人主張「為避免損害擴大,應早點公布」;有人反對,認為「這麼做會造成混亂」。

總結小林製藥這次回收動作遲緩的原因,大致為以下4點。首先,如果在某種程度上沒有搞清楚原因,可能會讓大眾認為「這家企業的其他產品也有問題」,會影響企業信用。其次,向政府和監管機關說明召回原因時,不能說「我還不知道」。

第3,自主回收之後,員工要站在第一線致歉,同樣不能說「我什麼都不知道」,像是沒帶武器就上戰場。第4,社長出面召開記者會,宣布自主回收時,也不能說「現階段還不清楚」,反而會造成社會大眾不安。(編輯:馮昭)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