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風暴「人為下毒」? 專家:醫學角度不太可能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延燒,29日下午台北市長蔣萬安偕同副市長林奕華及相關局處首長召開記者會,說明寶林案最新發展。會後蔣萬安與毒物專家顏宗海溝通交換意見。(圖/記者湯興漢攝)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延燒,台北市長蔣萬安主持記者會。(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陳家祥/台北報導

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百貨內的「寶林茶室」食安風暴延燒。北市府29日下午開記者會說明,由於目前2位死者體內都檢測出米酵菌酸,引發各界關注,針對是否人為下毒,林口長庚醫院毒物專家醫師顏宗海表示,「從醫學角度來看,不太可能」。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專家顏宗海說,這次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應該是台灣醫療史上第一次,以前台灣沒有發生過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都在國外發生,在印尼、中國、東非國家。

顏宗海說,從醫療資料查詢,很多醫療研究都指出,米酵菌酸很少見,一旦發生食物中毒就很嚴重,短時間內造成多人死亡,所以這次的米酵菌酸中毒國內是第一次。

顏宗海表示,一般會在發酵的米製品、椰子製品,在發酵過程中受到細菌污染,在溫暖氣溫、酸鹼度中性的環境下增生,產生米酵菌酸。食物若污染到米酵菌酸不慎誤食,會攻擊人體內細胞的粒線體,帶來的症狀不單單是急性腸胃炎、噁心、噁吐、發燒,還有很多器官衰竭,比如肝臟、腎臟衰竭。

顏宗海強調,米酵菌酸中毒很少發生,但一發生就很嚴重,沒有解毒劑,只能透過支持性療法治療。

另外,有民眾擔心,這次影響到的都是常見的食物,為什麼過去國內都沒有?顏宗海說,米酵菌酸的確非常少見,國外也很少見,其實目前為止知道在某些條件下會滋長。一般食物的保存都很重要,食物中毒一年四季都會發生,過去衛生單位資料顯示,食物中毒好發於夏天,因為氣溫高,還是提醒民眾要正確保存熟食。

衛生局長陳彥元說,米酵菌酸毒素是衛福部在病理解剖上看到的,顏教授也有提到,比較常見在澱粉類,這次接觸到的是粿仔條,但是衛生局還是把相關可能的食材做一次調查。醬料的部分還是會持續追蹤,雖然已經找到可能的毒素,但還是要等最後所有的報告彙整後,才能比較清楚事件的樣貌。

媒體追問,是否能排除人為下毒?顏宗海則說,很多民眾擔心有沒有可能是蓄意下毒,「從醫學角度上不太可能」,米酵菌酸是在一些發酵的米製品或椰子製品,在某些環境下細菌污染產生的毒素,不大可能利用這方面蓄意下毒,從醫學角度比較不可能,應該是因為食物問題導致毒素產生。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延燒,29日下午台北市長蔣萬安偕同副市長林奕華及相關局處首長召開記者會,說明寶林案最新發展。會後蔣萬安與毒物專家顏宗海溝通交換意見。(圖/記者湯興漢攝)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延燒,毒物專家顏宗海說明。(圖/記者湯興漢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