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破案比電影離奇「台灣與國外1點相反」 醫:下毒仍有可能

▲寶林食物中毒案已奪2命。(圖/翻攝自臉書/寶林茶室信義遠百a13店-Polam Kopitiam-馬來西亞素食餐廳)

▲寶林茶室爆發集體食物中毒案。(圖/翻攝自臉書/寶林茶室信義遠百a13店-Polam Kopitiam-馬來西亞素食餐廳)

記者施怡妏/綜合報導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事件後,「米酵菌酸」這項罕見的毒素也引發民眾好奇,胸腔科名醫師蘇一峰驚呼,這次「米酵菌酸」破案方式很奇怪,比電影還要離奇,國外的經驗都是人體濃度低驗不出,食材濃度較高驗出來,但台灣反而相反,不禁懷疑有下毒的可能。

胸腔科名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台灣的米酵菌酸中毒破案方式很奇怪,堪比電影還離奇,根據國外的論文分享,通常是人中毒,但是人體濃度低驗不出來,最後靠食材濃度較高驗出來,才診斷是米酵菌酸中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台灣反而相反,「每個病人都驗出來了呢!偏偏每個食材都驗出陰性!感覺下毒還是有可能」,蘇一峰強調,追查來源是不是下毒很重要,「不然台灣的傳統美食這次就被抹黑到底了」。

貼文曝光,掀起網友討論,「不用發展生化武器了,這就是最好用的生化武器」、「只有台灣能超越台灣」、「應該還給粄條一個清白」、「粄條、河粉沒人敢吃了,結果驗出陰性」、「也可能偶發出現有問題的那一批都吃下肚或成廚餘了」、「清庫存食材的風險性感覺偏高」、「食材陰性,體內確驗到毒非常詭譎」。

▲▼疾管署3/29公布「寶林茶室」中毒案件個案檢驗結果。(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3/29公布「寶林茶室」中毒案件個案檢驗結果。(圖/疾管署提供)

寶林茶室案目前有8人住院,分別是2死、5加護病房及1普通病房,這8人的檢體都有驗出米酵菌酸。然而,寶林採集的粿條、香蘭葉及在來米粉都未驗出米酵菌酸,新北粿條供應商抽16件檢驗,也未驗出米酵菌酸。

後續寶林還有32項粿條以外的檢體,包含調味粉、醬料等要進行檢驗;另由於米酵菌酸為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產生,環境部分則會進行細菌培養與檢驗,預計要兩周時間。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