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儀潔/陝西報導
前總統馬英九今(6)日下午到西安國家版本館參觀,近距離看到館方珍藏的明抄本《使琉球錄》後,他表示,「從古籍裡證明了釣魚台不屬於琉球。」值得關注的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也曾看了同件展品,首次公開提及琉球稱「福州與琉球的淵源很深」,可見此番的安排意味深長。
馬英九今日下午抵達西安國家版本館,由中國國家版本館館長劉成勇親自接待館方特地安排他到了地下一樓的珍藏室,近距離觀賞珍貴的古籍典藏。其中一件便是明抄本《使琉球錄》,馬英九饒有興趣地與劉成勇館長互動。
▲馬英九在看明抄本《使琉球錄》。(圖/記者蔡儀潔攝)
劉成勇唸到其中一段,「九日,隱隱見一小山,乃小琉球也。十日,南風甚迅,舟行如飛,然順流而下,亦不甚動。過平嘉山,過釣魚嶼,通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一晝夜兼三日之路。」書中的「小琉球」,就是現在的台灣;釣魚嶼就是現在的釣魚台。
馬英九表示,「這是我們研究釣魚台的人一定要讀的,從古籍裡證明了釣魚台不屬於琉球。這樣的資料,我在英國牛津大學也看過,也有這段話。」他還建議官方道,「做好收藏功能,這不在話下,但一定要開放外界使用。」
▲西安國家版本館拿出珍貴收藏品給馬英九欣賞。(圖/記者蔡儀潔攝)
陸方此處的安排意味深長,上述史料是兩岸都主張擁有釣魚台主權的重要歷史依據。據悉,明清時期釣魚台等島嶼被視為琉球冊封使前往琉球的重要地標,並且把台灣以及視為台灣附屬島嶼的釣魚台、黃尾嶼與赤尾嶼等島嶼,列入福建海防區域。
習近平去年6月曾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的紀實文章,工作人員也詳細介紹了明抄本《使琉球錄》,「它是記錄釣魚島(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屬於中國版圖的早期版本著述。」
習近平則回說,「我在福州工作的時候,就知道福州有琉球館、琉球墓,和琉球的交往淵源很深,當時還有閩人三十六姓入琉球」,又強調「要加強對典籍、版本的蒐集整理工作,把中華文明傳承好、發展好」。
▲明抄本《使琉球錄》。(圖/記者蔡儀潔攝)
北京有意對日本打出「沖繩牌」的作法,在國際上一度引發關注。法國廣播電台分析,日本方面擔憂學界和輿論界再次掀起質疑沖繩歸屬日本的聲浪,動搖沖繩縣附屬島嶼釣魚島歸屬日本的現狀,同時擔心北京藉助沖繩的民意,反對美國在沖繩駐軍或在台灣有事時,使用沖繩美軍基地。
另外,官方還展出了《明一統志》 ,劉成勇唸了卷七十五部分稱,「自府城東出海舟行三日抵彭湖嶼在巨浸中環島三十六。」他接著介紹了施肩吾,唸他的詩 「腥臊海邊多鬼市,島夷居處無鄉里。黑皮少年學採珠,手把生犀照咸水。」
劉成勇接著說,連橫所著的《台灣通史》中就記載這首詩,今年2月《台灣通史》譯註本中文簡體版正式在大陸發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