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轉向失能的臨界點 埔榮分享「衰弱症」自我檢測3指標

▲衰弱症可藉均衡飲食、營養補充、規律運動達到良好的預防效果。(圖/資料照片,南投縣政府提供)

▲衰弱症可藉均衡飲食、營養補充、規律運動達到良好的預防效果。(圖/資料照片,南投縣政府提供)

記者高堂堯/南投報導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因老化而出現生理功能衰退的「衰弱症」現象也越見普遍,也是從健康轉向失能的臨界點;台中榮總埔里分院物理治療師提醒,衰弱症並不是一種疾病,不需靠藥物或治療,只要透過定期接受醫療團隊評估,攝取足夠營養加上規律的運動,就能逐漸改善症狀而達到預防及延緩失能。

依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長者衰弱評估」篩檢結果,20萬名65歲以上社區長者中,65至74歲長者有8.2%出現衰弱前期,1.3%為衰弱狀態;75至84歲長者有15%出現衰弱前期,3%為衰弱狀態;85歲以上長者有26.9%出現衰弱前期,6.9%為衰弱狀態,衰弱症會造成認知功能混亂、記憶力減退、造成跌倒、住院或死亡的風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衰弱症有3個指標,長輩可在家中自我檢測。(圖/台中榮總埔里分院提供)

▲衰弱症有3個指標,長輩可在家中自我檢測。(圖/台中榮總埔里分院提供)

中榮埔里分院物理治療師李佩恩表示,長輩在家中可依3個指標自我檢測衰弱症:1.體重減輕:在非刻意減重的情況下,體重在一年內,下降超過3公斤或5%;2.精力降低: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毫無心力,且此狀態超過3天以上;3.無法在不用手支撐的情況下,從椅子上直接站起來5次,只要項符合其一就是「衰弱前期」,符合2項以上就是「衰弱症」,可透過復健科、家醫科及老人醫學科等做進一步的診斷。

中榮埔里分院物理治療師李佩恩補充說明,衰弱症可藉均衡飲食、營養補充、規律運動達到良好的預防效果,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週身體活動量至少150至300分鐘,以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且心跳保持在每分鐘90至120次為宜,每週做3次促進平衡及防跌之身體活動,詳細運動處方可以洽詢該分院復健科;另家中長者若有憂鬱、慢性病症狀,也恐迅速進入衰弱前期,務必多加注意,而一般人年滿30歲時肌肉量就會開始流失,應從年輕即保養,養成規律運動降低肌肉量的流失。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