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墩墓發現栗子等堅果、漿果。(圖/翻攝CCTV)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安徽淮南的武王墩墓再有考古新發現,除了提取已知面積最大的竹席,還出土了梅核、栗子、甜瓜籽等果品,包含漿果、乾果,可能是墓主生前愛吃的果蔬。
根據《環球時報》報導,考古隊員近期將位於最東側的墓室槨蓋板全部提取後,墓室積水中顯露出一批漂浮物,考古隊員將其分為36組提取至實驗室,初步清理後發現了植物遺存。
武王墩考古發掘項目文物保護負責人張治國表示,他們發現的大部分都是樹葉,然後還有果核,可能還有一些草編的痕跡,目前初步鑒定出來的有甜瓜籽及一些梅核。
專家介紹,武王墩墓已經發現的果品,主要有漿果和乾果兩類,由於腐化、炭化等原因,漿果只殘留下梅核、甜瓜籽等,而乾果則有栗子。
在顯微鏡下觀察,栗子保存基本完整,一側平直,一側圓鼓,表面光滑,當考古隊員轉換觀察位置輕輕撥動時,栗子看上去仍有彈性。
從植物學考古的專業角度出發,考古專家通常將果實定位到植物分類中的「屬」這一級,至於武王墩墓發現的栗子,是板栗還是其他細分種類,一般不再進一步區分。
此前其他的楚墓,也曾出土過較多的栗子,梅核等也在楚墓中比較常見,湖南臨澧九里1號楚墓,就發現過外形保存基本完整的栗子、棗核、甜瓜籽等,本次武王墩墓發現的果品遺物中,也包括甜瓜籽。
考古隊員還注意到,東Ⅰ槨室中發現了這些果品遺物,而其他槨室則未有發現,「這一現象可能表明不同槨室具有不同的功能,放置的文物也因此而異。」
考古學家表示,本次武王墩墓的考古發現,不僅提供了關於古代楚地飲食文化的直接證據,也為研究古代社會結構和生活習慣提供了新的線索。
根據《新華社》報導,武王墩墓位於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三和鎮徐窪村,現保存有主墓(一號墓)、墓地、車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遺存,自2020年啟動搶救性考古發掘以來取得多項成果。
武王墩墓是經科學發掘的迄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復雜的大型楚國高等級墓葬,為研究戰國晚期楚國高等級陵墓制度以及楚國東遷後的歷史文化,提供了系統性的考古資料。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