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來自劇場、象徵感性的光,或是照明設計中、需透過計算的理性的光,劇場影像藝術家王奕盛(右)與數位照明家居產品專家潘炯丞(左)皆不約而同認為,完美光源的背後,實則需要相當細膩縝密的精算。(圖/記者周宸亘攝,下同)
記者萬玟伶/台北報導
人的生活離不開「光」,從太陽月亮的自然光,到史前時代以火製造出最早的人造光源,人類透過光推動文明生活,邁向無數次重大進程,光既推動科技的進步,更與生活質感有著密切關係。然而要形塑成「有意義的光」,背後其實需要經過大量經驗的累積與反覆的精算,這個的重要性對於,劇場影像藝術家王奕盛以及長年研發數位照明家居產品的潘炯丞這兩位專業職人來說,特別有感。
劇場精算光影引觀眾入魂
生活照明也需設計者精算守護
提到劇場影像藝術家王奕盛,熱愛表演藝術的觀眾應該不覺陌生,細數他參與的每一場經典舞台大作,包括雲門舞集《毛月亮》、《十三聲》、《稻禾》、《秋水》、《白水》、《屋漏痕》,唐美雲歌仔戲團《臥龍》、《冥遊記》、《光華之君》,優人神鼓《墨具五色》、《與你共舞》,朱宗慶打擊樂團《木蘭》,表演工作坊《江/雲.之/間》、《遇見自己》,果陀劇場《淡水小鎮》、《冒牌天使》、《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等作品,他亦受邀在「2019PQ布拉格國際劇場設計四年展」擔任國家館策展人,於臺灣館打造結合劇場設計、裝置藝術與AR擴增實境的作品《寶島浮沉》,也擔任2022台灣燈會《武營晚點名——島嶼記憶・光舟劇場》視覺總監,挑戰戶外投影。無論是從傳統劇場設計到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王奕盛直言這都是為了讓觀眾與台上的演員跟著一戲「入魂」!
「『入魂』這個概念是國光劇團的藝術總監王安祈老師告訴我的。不管是演員進入角色、觀眾進入劇場,都是一種入魂的狀態,劇場中,無論演員或設計技術人員,無非希望能營造一個氛圍,讓觀眾進入到他們所設定的『結界』。」王奕盛開玩笑道,「所以劇場其實是一個『欺騙』觀眾的地方。」而他長年鑽研的劇場投影設計,對他來說就像是廚師為一道菜提味的香料,「今天我得依據不同菜餚選擇不同香料提味,那提得好不好?是不是能讓滋味更豐富?或也可能破壞主要的味道,都是我這個角色需要精算的地方。」
▲王奕盛認為劇場設計中的光影藝術,就像是廚師為佳餚提味的香料。
劇場人需要精算光影分分秒秒的變化,以確保將一齣戲的情感氛圍傳達給觀眾,並召喚來驚歎與感動。無獨有偶的是,設計數位家居產品多年的潘炯丞,也必須在漫長的研發歷程中反覆「精算」燈具的核心技術,以期為消費者打造最舒適的照明體驗。「相比王奕盛老師的劇場工作,我們在做的事看似更工程更理性,但其實很有趣的是,我們也發現到光是一個很容易形成『結界』的工具,我們的精算目的就是要框出那個結界。」潘炯丞解釋,這個結界關乎到使用者體驗,因此每次的設計過程都要去精算光的位置,哪裡要有光、不要有光,光的路徑稍微設偏了,就會影響消費者感受甚至視力健康。
光影藝術家體驗「螢幕上的頂級照明」
驚豔從未有過的視覺柔和感
近年,潘炯丞服務的BenQ除了持續深耕螢幕、投影機等經典產品,亦於2017年推出全球首款螢幕掛燈ScreenBar,隨即榮獲iF國際大獎並迅速在市場上取得關注,後續也有多個品牌跟進。今年,BenQ再度推出ScreenBar Pro,並邀請同樣投入精算光影藝術的王奕盛親身體驗。王奕盛老實表示,從接到邀請再到廣告拍攝現場,他對這樣的產品始終感到困惑不解,「電腦螢幕本身已經在發光了,為什麼還要再加掛一個光在上面?」但實際使用後,「本來的螢幕多了一種非常柔和的感覺,那個舒服感是非常明顯的!」
王奕盛的工作在進到劇場之前,需要在電腦上進行許多前置作業,因此就和許多專業的圖文影像工作者一樣,最怕螢幕的顏色與實際出現落差,「為了得到精準的顏色,我經常選擇不開燈,因為不能被其他光線干擾,長久下來眼睛可能只要盯著2、3分鐘就會痠,但體驗過程中完全沒有這樣的感覺,我非常非常驚訝。」
▲▼潘炯丞以專業造燈的角度,和王奕盛分享螢幕掛燈BenQ ScreenBar Pro的設計理念。
潘炯丞聽聞後,以專業造燈的角度和王奕盛分享他的觀念,「劇場可能為了情境氛圍,會故意營造出光影對比,但回到工作範圍,我們都建議不要讓空間出現明顯的亮暗對比,就如同老師在螢幕前工作選擇不開燈那樣,因為『對比』是會讓人類眼睛感到很不舒服的狀態。我們當時做螢幕掛燈的概念,就是為了讓使用者從螢幕到身體這個環境都產生亮度,降低我們工作範圍與整體環境的光線對比。」
潘炯丞也向王奕盛透露設計背後的小故事,「2017年第一代ScreenBar推出前,我們其實不確定到底會有誰喜歡這個產品,但在收到來自全球十幾萬使用者的回饋後,我們發現最主要的用戶其實是專業工作者,而且特別是對螢幕顯色很在意的工作者!」
因此除了初代ScreenBar堅持不讓光線照射到螢幕以避免反光,今年新一代ScreenBar Pro更搭載「全新ASYM-Light™非對稱光學設計」,維持螢幕0反光,同時更達到光線集中提升桌面整體亮度,讓照明範圍一舉提升至68.7%。更加智慧的「自動補光」技術,亦能即時偵測桌面亮度,自動補足最合適的亮度與舒適的照明範圍。專業工作者最在乎的色溫,ScreenBar Pro也提供由冷至暖8段色溫與16段亮度隨使用者調節。潘炯丞補充,「ScreenBar Pro的瓦數大約只有8.5瓦,可是亮度卻等於16瓦左右的檯燈,這就是透過非對稱光源設計更加提升的效率。」
▲BenQ ScreenBar Pro以簡約設計帶出毫不簡單的全新照明科技。
從研發到生產,BenQ ScreenBar Pro可謂被精算到斤斤計較,「我自從開始做燈具後,就對光非常敏感。」潘炯丞不好意思地笑,「如果讓專業工作者產生任何工作上的干擾,那就違反我們的初衷了。」新一代ScreenBar Pro的「Pro」不只標示出全新螢幕掛燈更加升級的技術,更隱含BenQ特別為了專業工作者設計的貼心暗示。
「把不必要的燈關掉」
ScreenBar Pro讓經過無數次精密計算後的光,更有儀式感!
「剛剛聽潘炯丞處長談ScreenBar Pro如何從無到有,我其實滿感動,甚至我認為整個台灣的照明環境都應該以『在美感之前,如何針對功能性幫助整個環境』這個脈絡走下去,就像有時凌晨在高速公路開車時從上方刺著眼的路燈、或是夜晚河濱公園遠看很漂亮,近看反而干擾騎腳踏車視線的照明,其實都曾造成我這個用路人非常大的困擾。」
王奕盛想起過去在學校,燈光設計第一堂課帶給他的震撼,「當時教室很亮,老師拿著打火機問:你們要怎麼讓這個打火機的光更亮?同學們七嘴八舌說再加一個打火機或拿錫箔紙反射的想法,老師只跟我們說:你們想的都是加法,其實把教室的燈關掉就可以了。」他總結,「我認為我們應該要學著——把不必要的燈關掉,讓每一盞燈存在的價值意義功能都達到極為精準的狀態,整體環境當然也就會愈來愈美。」
潘炯丞意外驚喜道,「老師這句話其實剛好也呼應ScreenBar Pro這次很特別的功能,那就是『自動關燈』!」他解釋,站在環保省電的角度來看,當人不在螢幕前,螢幕掛燈多開了一小時,一顆樹要平衡這多出的碳排放就需要2.7小時的時間,因此設計自動關燈是必要的。「相對的,使用者回到座位上就要再自己打開它,這同時會產生另外一種儀式感。我們認為,光如果能成為動態的一部分,它能帶給生活的東西就不光只是便利而已,而是可以成為某種工作或休閒儀式的開始!」
▲透過BenQ ScreenBar Pro照亮螢幕前的桌面空間,就算調暗甚至關掉大空間的燈光,也不會影響眼睛的舒適度,同時更加節能環保。
引領全球螢幕科技超過20年的BenQ,以自身對於螢幕的了解,另外看見了使用者工作場域的照明問題。從第一代螢幕掛燈ScreenBar到新一代ScreenBar Pro,透過光型、光勻、光源的全新進化,以及百萬次光束模擬演算,提前為使用者精算每一道光。ScreenBar Pro同時具備全新專利夾具,只要螢幕厚度範圍介於0.43到6.5公分之間即能適用,適配性相較前代來得更高。燈管亦嚴選LED光源並通過歐盟雙認證無藍光危害,BenQ期盼與各領域的專業工作者攜手,在相互成就更精湛的藝術表現之餘,更能以剛剛好的光為永續多盡一份心力。
瞭解更多BenQ ScreenBar Pro:https://benqurl.biz/3xzaHmG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