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岱賢「主流民意+美國能讓綠營不逾紅線」 憂台變亞洲經濟孤兒

▲▼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副主任鄧岱賢近日率團拜會山東菏澤市委書記,以及山東各地台商協會會長。(圖/讀者提供)

▲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副主任鄧岱賢(圖左)近日率團拜會山東菏澤市委書記,以及山東各地台商協會會長。(圖/讀者提供)

記者陶本和/台北報導

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副主任鄧岱賢20日指出,兩岸現況不佳、前景堪憂,但還好台灣主流民意要求和平,加上美國扮演積極角色,相信能對民進黨產生壓力,不至於有逾越紅線的行為。他呼籲,兩岸恢復交流合作,掃除台獨與外部勢力干涉,讓台灣融入區域經濟整合,避免成為亞洲經濟社會孤兒。

在前總統馬英九訪問中國大陸,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馬習二會」後,身為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副主任的鄧岱賢,以「兩岸關係現狀與前景」為題撰文,分析兩岸現狀、前景、美國扮演角色、台灣的主流民意,以及未來兩岸經貿挑戰。

首先,在兩岸現狀方面,鄧岱賢表示,民進黨執政以來,不承認「九二共識」,並維持「台獨黨綱」,被中國大陸認為是破壞兩岸政治互信基礎,使得台海關係惡化。他說,海基、海協兩會聯繫中止、陸委會與國台辦建立電話熱線中斷、已簽署並實施的21項(已簽署23項協議,21項協議生效實施,2項未生效)協議執行亦不順暢。

在台海軍事方面,鄧岱賢認為,中國大陸經常派遣機艦出現台灣附近空域及海域,以武力嚇阻「台獨」與外部勢力干涉,英國「經濟學人」2021年5月號將台灣列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the Earth)。

鄧岱賢說,過去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國際民航組織」(ICAO)與「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所舉辦的活動,然而民進黨執政後,台灣已是連續多年無法參加。

他認為,兩岸關係的最大威脅就是台獨意識形態與外部勢力干涉,民進黨在1991年通過「台獨黨綱」、1999年發表「台灣前途決議文」,2007年提出「正常國家決議文」,這些推動「法理台獨」的政治主張不但違背台灣現行的相關法律規範,同時逾越中國大陸的紅線,也不符美國「不支持台獨」的政策,如果民進黨賴清德就任後,真正成為「務實的台獨工作者」,那兩岸勢必走向更危險的境界。

在兩岸前景方面,鄧岱賢指出,賴清德要做到「交流」,必須有善意措施;「對話」,需要有互信基礎!首先,就「交流」而言,由於過去幾年因COVID-19疫情緣故,民進黨政府對兩岸交流採取許多限制性措施,包括航班、航點的減少(疫情期間僅剩北京、上海、廈門與成都)、人員往來的限制、尤其是大陸參訪團申請來台,幾乎都以沒有「必要性」與「急迫性」為由而不予核准。

就「對話」而言,鄧岱賢表示,過去在2008至2016年國民黨執政時期,兩岸對話的基礎是「九二共識」,而過去八年執政的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又找不到與大陸「對話」的互信基礎,導致兩岸關係陷於緊張狀態。如果在今年5月20日賴清德就職後,仍然走當前的民進黨路線,那雙方「對話」根本不可能實現。

他強調,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明顯地會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與「反分裂國家法」根本水火不容,若民進黨仍堅持「台獨黨綱」,再加上賴清德說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這些如果在賴清德就職後沒有徹底改變,那兩岸根本不可能重啟「對話」。

至於美國所扮演的角色方面,鄧岱賢表示,針對兩岸關係發展,相信AIT主席羅森伯格應該會對民進黨重申美國一貫的「一個中國政策」(One China Policy),不支持「台灣獨立」(do not support Taiwan independence)。對中國大陸,以美中三個聯合公報為基礎,包括1972年「上海公報」、1979年的「建交公報」與1982年的「八一七公報」。對臺灣,則是以1979年通過的「台灣關係法」(TRA)、六項保證(the Six Assurances)。並且希望兩岸和平解決爭議(expect cross-Strait differences to be resolved by peaceful means)、反對台海任一方片面改變現狀(oppose any unilateral changes to the status quo from either side)。」

鄧岱賢說,羅森伯格罕見地在就任1年內5次來台,相信會給民進黨與賴清德極大壓力,應該不會逾越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

在台灣的主流民意方面,鄧岱賢表示,台灣自1987年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雙方由於血脈相連、文化同源、地理位置相近,關係發展神速,目前大陸是台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與第一大進口地區、亦是台灣對外投資最多的地區與貿易順差最大的來源,也是台灣人民外出人次最多的地區,在兩岸關係如此密切的情況下,雙方維持和平穩定,避免戰爭,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是最佳的相處模式,也是台灣的主流民意。

鄧岱賢說,今年初的選舉,民進黨賴清德以40.05%得票率勝選,沒有過半,而國民黨提名的侯友宜得票率為33.49%,民眾黨提名的柯文哲得票率為26.46%,二人得票率加總為59.95%,超過半數。侯友宜提出的「合乎憲法的九二共識」、「重啟協商」、「擴大交流」、柯文哲提出的「兩岸一家親」,就是台灣主流民意展現,這是兩岸和平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鄧岱賢指出,今年4月1日至11日,馬英九率團訪問大陸,並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第二次會面,馬英九在訪問期間一再提出兩岸要「和平穩定」,就是替台灣主流民意發聲。在台灣主流民意希望和平的情況下,民進黨賴清德就職後應該不會做出太違背的事。

在未來兩岸經貿挑戰方面,鄧岱賢說,根據陸委會資料顯示,2023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及香港貿易總額(商品進出口,不含服務業進出口)為1,522.49億美元,占總出口比例的35.2%,較上年同期減少18.1%,是造成今年台灣商品出口金額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2023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及香港貿易順差為805.55億美元,幾乎與台灣整體商品進出口順差805.86億美元相當,也就是說台灣若是沒有中國大陸及香港市場,對外貿易幾乎沒有順差,可見中國大陸及香港市場對台灣出口的重要性。

其次,鄧岱賢指出,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國協」(ASEAN)、日、韓、紐、澳共15國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已經全面生效,相互間排除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由於兩岸關係緊張,台灣根本無法加入RECP,根據經濟學的「貿易移轉效果」,RCEP成員國生產的產品彼此可以享有零關稅與通關便捷,而在台灣生產的相同產品出口到這個地區沒有同等的優惠待遇,RCEP成員國企業為了降低成本,當然會轉單,向RCEP成員國企業購買相同的產品。

鄧岱賢認為,其中RCEP成員韓國對台灣影響最大,其出口產品約有70%與臺灣出口產品一樣或相似,如果韓國出口產品能享零關稅與通關便捷,而台灣出口產品要面對高關稅與不同程度的非關稅貿易障礙,臺灣產品很難在RCEP成員15國的市場與韓國產品競爭,商品與服務輸出金額減少是必然的事。

鄧岱賢進一步表示,中美貿易戰,在美國的「長臂管轄」(long-arm jurisdiction)下,限制台灣高階晶片輸出大陸,也導致台灣出口大陸與香港大幅減少:2023年台灣電子零組件出口金額為969.94億美元,減少16.4%,資訊與視聽產品輸出大陸近呃148.57億美元,減少8%,台灣晶片輸往大陸及香港每年都高達近千億美元,金額大幅下降對台灣經濟成長衝擊非常大。

總體而言,鄧岱賢表示,兩岸關係就是現況不佳、前景堪憂,還好有台灣主流民意要求和平,再加上美國扮演積極角色,相信會對民進黨產生壓力而不至於有逾越紅線的行為。

鄧岱賢說,台灣經濟在國際經貿情勢不佳與兩岸關係惡化的雙重不利環境下,台灣經濟發展充滿挑戰,有被邊緣化的危機,也對兩岸經貿發展產生不利的衝擊。他希望兩岸關係能和平融合發展,恢復交流合作,並且儘速掃除台獨與外部勢力干涉,讓台灣能藉此融入區域經濟整合,避免成為亞洲經濟社會的孤兒。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