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新設「中央政策會」迎2026、2028選戰 郭威瑤出任執行長

▲▼柯文哲召開選後國政顧問座談。(圖/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提供)

▲柯文哲召開選後國政顧問座談。(圖/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提供)

記者袁茵/台北報導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於日前召開選後第一場國政顧問座談,並宣布新成立「中央政策會」,其執行長由柯文哲任台北市長期間的秘書郭威瑤接任,希望未來「中央政策會」能發揮議題倡議及法案、政策研究的雙重功能,也要求8位不分區立委與中央政策會密切聯繫,擬定2026、2028大選策略。

該座談會由「新故鄉智庫協會」秘書長蘇進強召集,同時也介紹國政顧問團選後配合立法院8大委員會的編組,與會的專家學者包括內政與兩岸組的彭錦鵬、張五岳;國防外交組的周台竹、傅慰孤、王興尉;經濟(含能源、農業)組的蔡光榮、杜震華、核電專家王伯輝、林文昌;財政組為彭百顯、張晉源。

教育文化組為黃丙喜、葛樹人、莊錦華;交通組為2位前後任台北市交通局長陳學台、鍾慧諭,以及資深媒體工作者徐瑞希、不分區立委洪毓祥;司法法制組有列名不分區立委劉書授、邱慧洳;社福勞工與衞環組的有前台北市副市長鄧家基、前立委賴香伶、候任不分區王安祥,除了以上8組外,另聘請林騰鷂、彭錦鵬、劉書彬為修憲組,鄧家基、蘇進強、葛樹人、曲兆祥4位則為綜合組。

柯文哲在會中宣示,未來的中央政策會將在「新故鄉智庫協會」與黨團智庫暨有基礎上,整合包括立法院黨團在內的中央與地方政策,除了統一政策口徑外,對許多具爭議性的政策、法案,也會站在「人民利益最大化」的立場,做更明確的宣示。

柯文哲也希望未來的「中央政策會」能發揮議題倡議及法案、政策研究的雙重功能,要求8位現任不分區立委,邀請國政顧問及各界專家,各自建立法案的智囊團,並與中央政策會密切聯繫,互通有無;而如何擬定2026的九合一及2028的大選,勢必是政策會未來的主要任務。

▲▼柯文哲召開選後國政顧問座談。(圖/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提供)

賴香伶以過來人的經驗,希望政策會具體落實黨綱、政綱暨定的政策,並以提供問政所需的「子彈」為主;幾位未來會加入政策會的候任不分區立委,劉書彬、邱慧洳、洪毓祥、王安祥也都提出專業的建議,郭威瑤則表示,未來會依議題屬性,研擬可行的方案,避免發生模擬兩可、兩面討好,欠缺立場的情形發生。

另外,柯文哲也在會中聽取與會人士的建議,前核四廠廠長王伯輝及核工專家林文昌,都建議柯要持續推動競期間所宣示的「核二、核三延役,核四經國際檢驗通過後重啓」政見,王伯輝並建議民眾黨立法院黨團可要求參訪核四廠,瞭解核四的最新狀態,林文昌及杜震華也認為目前的供電不穩定高,20%綠電的目標遙不可及,核二、核三的延役是必要的,柯文哲也強調,民眾黨對核電的立場沒有改變。

黃丙喜及葛樹人也建議,未來民眾黨應開大門、走大路,找出感動的力量,苦民所苦,為台灣人民抅繪國家的願景。彭錦鵬則鼓勵民眾黨再接再勵,不要因麥寮補選的失敗就感到挫折,畢竟地方選舉必須平時就深耕厚植,不同於都會型與全國性大選,彭教授更期盼立院8席不分區立委能扮演真正關鍵的角色。

曾經擔任過空軍戰機飛行員的傅慰孤將軍,以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來看台海安全,他認為「道」就是以民為主的「民心」,而「避戰」是政治領袖的「道」,如何打仗、能夠打仗則是軍隊的使命,政黨在合縱連橫的「道」不只是政黨的利益,更應考量民心所向、全民利益所在。曾任國防部副參謀總長的王興尉將軍,也以俄烏戰爭為例,認為未未國軍也必須發展無人機艦,才能適應未來兩岸的新戰爭型態。

而國內研究兩岸問題的翹楚張五岳,從馬習會後至520的兩岸關係提出看法,認為馬習會已為兩岸關係發揮了潤滑與穩定的功能,至少大陸已定調兩岸「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相互依存的關係,因此可以預見北京對賴清德新政府不會有好臉色,上半年的台海局勢縱使不會平靜無波,但也不致發生劇變。

張五岳認為,加上美國政府從白宮到國務院、國安會、國防部乃至商務部與大陸相關部門,都建立了直接而密切的聯繫機制,可以預見美國對賴清德新政府雖然沒有太高的期待,卻也不希望看到任何意外,未來的新政府可預見「男主內、女主外」,即賴負責內政,蕭美琴主責對外關係,特別提醒今年11月5日的美國大選結果,如由川普勝出,則兩岸關係必然發生「灰犀牛」效應,也建議柯主席注意傾聽社會對恢復陸客來台與兩岸青年交流的民意。

曾任南投縣長也是大學貨幣學教授的彭百顯,指出執政黨正利用綠媒及名嘴傾力打擊柯文哲,呼籲民眾黨要穩住陣腳,努力耕耘、經營各地方的「小草」,蔚為「大草原」,同時瞭解人民期冀兩岸和平的迫切期待,扮演台海和平使者的角色。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