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將軍。(圖/記者呂佳賢攝)
記者郭運興/台北報導
台灣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於去年9月28日舉行命名暨下水典禮。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昨(28日)接受資深媒體人黃暐瀚訪談時表示,如今海空優勢互換,再造柴油潛艦,已不符作戰需求,台灣現在需要的,是能快速取得、成本相對低廉、能造成傷害、有效令對岸猶豫出兵的武器,潛艦國造不單是幾百億一艘船的問題,也牽涉到後面的種種問題,台灣資源不多,必須要花得聰明。
黃暐瀚於節目中提到,身為潛艦艦長出身的「參謀總長」,國造潛艦的過程中,總有人想問問李喜明上將的意見。但李喜明認為,這個問題已經「政治化」,一直不願對外談,從媒體報導的片段,人民總覺得李喜明好像不是很支持潛艦國造,明明過去台灣「海虎潛艦」,就是他親自去荷蘭接收的,還在海虎潛艦上幹過作戰長,甚至艦長,怎麼會反對潛艦國造呢?
李喜明表示,台灣軍事與潛艦國造面臨幾個問題,第一經費資源較少、第二時間不夠、第三面臨恫嚇、第四人民意見分歧,這都將牽扯國防資源配置還有後續成本效益,衍生出的機會成本等。
回顧台海飛彈危機(1995年),李喜明表示當時「信心滿滿」,因為那時兩岸空優在台灣,對岸也沒那麼多偵察機、反潛機、無人機,使當年柴油潛艦不易現蹤。如今海空優勢互換,台灣再造柴油潛艦,已經不符作戰需求。
李喜明指出,「柴油潛艦靠電力前進,電力耗盡後,潛艦得浮出水面,發動柴油發電機蓄電,這個過程,容易被偵測,一旦被敵軍掌握了位置,潛艦最大的匿蹤優勢,就消失了」,核能潛艦可以長時間不浮上水面,但柴油不行,一但匿蹤失敗,潛艦不但失去恫嚇的功用,還可能變成被攻擊的目標。
另外,李喜明認為,潛艦購買成本太高,交艦時間也長,台灣現在需要的,是能「快速取得」、「成本相對低廉」、「能造成傷害」、「有效令對岸猶豫出兵」的武器。
李喜明說,「四種武器」較符合現在情勢,像是「岸置對艦飛彈(魚叉)」、「防空飛彈(愛國者)」、「無人機」、「無人艇」、「水雷」、「標槍飛彈(輕便、便宜、高殺傷力)」這類的武器,才能有效嚇阻對岸出兵。
最後,李喜明強調,台灣不能光往好的去想,也得想想壞的,最終要考量的還是機會成本的問題,潛艦國造不單是幾百億一艘船的問題,也牽涉到後面的種種問題,台灣資源不多,必須要花得聰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