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種黃牛」出籠,許多黃牛轉型詐騙犯,假借賣東西送演唱會票,文化部呼籲民眾勿跟黃牛買票以免受騙。(示意圖,非當事人/記者鄺郁庭攝)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文化部去年修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針對黃牛票猖獗情形來「打牛」,不過今(29)日立委指出,如今出現許多「變種黃牛」,像是直接變成詐騙犯,假借賣票來詐欺,實際上連票都沒有。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表示,確實有留意到這情形,因此加強宣導民眾真的不要買黃牛票,以免受騙,針對相關情形,將於1個月內提出應對辦法。
《文創法》針對「打牛」積極修法,去年6月上路至今已將近一年,今日立法院召開教育文化委員會,邀請文化部、教育部、司法院、法務部及數位發展部列席,就黃牛票相關問題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其中立委洪孟楷提到,修法雖然打擊部分黃牛,卻也釀成如今出現許多「變種黃牛」,直接賣假票詐欺,或是用許多名目,像是賣麥克風送2張演唱會的票,等於是連票都沒有,過往的傳統黃牛為了規避法規,直接轉型成詐欺犯。
王時思回應,黃牛情形透過數據來看,確實有減少,但也有留意到詐欺的情形,因此也呼籲民眾千萬不要買黃牛票,以避免受騙。針對相關情況,也會在1個月內邀請相關單位開會,提出行為指引辦法。
根據《文創法》販售黃牛票違法行為,包括「以不正方式取得票券」、「加價轉售」兩種樣態。前者像是掃票機器人程式掃票也在內,從去年6月法規上路至今,文化部收受131件檢舉案件,其中8件成立,3件已移送地檢署,2件緩起訴,其餘調查中。
而「加價轉售」檢舉案件共2105件,目前資料完備可繼續調查有609件,已交由地方政府調查,其中300件已處理完畢,309件調查中。加上地方政府自行調查案件,現在已經裁處30案,總裁罰金額計約新台幣208萬元。
王時思也說明,修法以來除了加強徹查之外,也跟售票平台、主辦單位合作,勸導以實名制售票來改善黃牛情形。以今年來說,28場的演唱會都是採實名制、3場是部分實名制,採這方法後,黃牛數量整體下降許多。另一個明顯情況,是先前有專業經營黃牛的組織,如今也因為看到台灣有相關法規和刑罰,而停止或撤出台灣,都是明顯的數據。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