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電動車出口。(圖/CFP)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在2015年提出「中國製造2025」的十年計劃,欲藉此實現製造業自主創新,增強實力,以避免技術遭到外界封鎖壓迫。同時,大陸專家認為,美國也將其視為最大「威脅」,不斷利用關稅和貿易等制裁方式極力阻止。距離2025年僅剩8個月,外界也十分關注「十年計劃」究竟成效如何?
▲無人收割機運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作業。(圖/CFP)
《南華早報》報導,通過官方及其他權威資料數據梳理得出,過去十年,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已實現了新能源汽車、信息技術等10個關鍵領域的超86%的目標,足以證明,美國關稅和制裁無效。
據了解,「中國製造2025」計劃剛剛實施時,大陸的汽車大多來自進口,飛機也是由美國波音公司或歐洲Airbus製造,包括電腦和手機中的晶片、操作系統和軟體也多來自美國,銀行使用的數據資料庫也得仰賴跨國公司維運,如同處處受限於他人。
數據顯示,「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的10個關鍵領域超200個目標內,已實現超86%,其餘部分目標或在今明兩年間完成,同時,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生產等遠超預期。
▲大陸最大通訊設備商華為(Huawei)。(圖/路透)
在最關鍵的資訊技術領域,大陸5G技術仍被全球廣泛應用,積體電路、通信設備、操作系統、工業軟件和智慧製造領域已實現大部分既定目標,雖然大陸仍尚未實現最先進的EUV光刻技術的產業化,但高端晶片製造仍持續發展中。
▲華為位於貴州的大數據中心。(圖/CFP)
航太科技和智慧化科技方面,大陸自主生產的晶片和手機、操作系統已在市面上流通,國產C919飛機客運化覆蓋率持續提升,火星登陸探索、北斗衛星聯網和大陸太空站的常態化營運則反映出航太領域全目標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鋰電池的發展,大陸新能源車(電動車)已展現出全球競爭力,電動車的蓬勃發展更是讓大陸汽車業一舉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
▲東航C919實施常態化商業運行。 。(圖/翻攝 央視)
此外,新一代核電技術、高效燃煤發電技術、機器人、農業裝備、生物製藥、海洋工程等領域,大陸設定的目標均已實現。其中,陸企自主設計製造的超導磁共振系統,降低患者到醫院做核磁共振的費用;抗癌藥物也反向進入美國及西方國家市場;無人機、自動播種機和生物技術的使用,翻轉了耕地面積的限制。
不過,電路製造、洲際客機和寬帶互聯網衛星網路的先進光刻技術等目標仍未實現,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新質生產力」被視為「中國製造2025」的延續,在這些未達標的目標裡,成為下一階段發展的重點項目。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