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思楠/綜合報導
廣東梅大高速公路茶陽路段1日凌晨發生路面塌陷事故,截至2日早上5時30分,遇難者人數已升至36人。專家和相關部門正調查塌方的具體原因,初步推測可能與地質結構、雨水侵蝕、施工品質等多種因素有關。據悉,廣東梅大高速事故路段建成不到10年,運營方「大潮高速」涉多起合約糾紛案。
▲廣東高速路面塌陷。(圖/翻攝微博)
據《界面新聞》報導,一名從事結構和岩土的陳姓工程師分析,從現有的照片上看,事故路段處於山體邊坡的位置,道路下方路基是採用填方的方式處理,相鄰段做了簡要的護坡,但看不到重力式擋土牆、土釘、錨桿、抗滑樁之類的擋土和支護結構。
該工程師表示,「從照片來看,該段高速公路應該屬於滑坡地段。其實越來越多山區高速路會採用高架橋的形式,從本質上規避掉滑坡地段路基的問題。不過這個路段可能是受制於當初建造成本等原因,還是採用的邊坡填方路基。高架橋比填方造價要貴,但安全性也要好很多。」
一名住在梅州山區的居民岳樂(化名)稱,進入4月後,梅州持續雨天,「梅州多山區,很多公路基本都是依山而建的,下雨天影響確實很大。」最近,岳樂家附近的公路也出現了山體塌方,旁邊山體的泥土、樹木掉落在公路上,雖然不是很嚴重,但也影響了出行。
岳樂印象中,梅州此前已經發生過幾次公路塌方的事故,車輛多為貨車等大型車輛,例如2022年6月梅州S233線豐順縣留隍鎮上碗窯路段,就因暴雨發生塌方,導致一輛夜間行駛的貨車避讓不及墜落深坑,但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官網4月30日發布的一則消息顯示,受持續性強降雨影響,廣東部分地區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受損。截至4月30日16時,高速公路受影響路段共計19處,已恢復6處,剩餘13處封閉部分車道;普通國省道受影響路段剩餘9處仍處於雙向交通管制狀態。
此前在2023年4月1日,受連日降雨影響,梅大高速往大埔方向K55+690處的高陡邊坡暴雨狀態下也曾發生崩塌性塌方。據《南方日報》當時報導,受持續強降雨影響,該路段發生邊坡崩塌自然災害,造成該路段雙向交通中斷,無人員傷亡。直至5月9日24時,該路段全線恢復通行。
公開信息顯示,梅大高速公路路線全長61.3公里,採用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的雙向四車道標準進行建設,總投資約為56.37億元(人民幣,下同)。梅大高速全線橋隧比例達51%,為當時粵省山區高速公路中最高的,施工期間多次出現冒頂、塌方、透水等高風險情況。
梅州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經濟水準相對欠發達,GDP不足1500億元,在省內倒數,梅大高速對於梅州而言,特別是對於大埔縣來說,重大意義。
2014年12月31日,梅大高速二期及東延線竣工通車,共計33.6公里,標誌著整條梅大高速公路實現全線貫通。這是貫穿大埔縣境內的首條高速路,也是粵閩相接的第三條高速公路。此次事故發生路段正位於梅大高速二期及東延線。如此算來,本次事故路段建成還不到10年。
根據公開信息,梅大高速的建設單位存在兩種說法:一是廣東省路橋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廣東路橋建設」),二是廣東博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梅大分公司(下稱「廣東博大高速」)。實際上,廣東路橋建設曾是廣東博大高速的股東,後來在2018年退出,目前廣東博大高速由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下稱「廣東公路建設」)全資控股。
梅大高速營運管理方為廣東大潮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下稱「廣東大潮高速」)。天眼查APP顯示,廣東大潮高速成立於2016年,註冊資本為30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鄧斌。2022年,廣東大潮高速新增了多起訴訟案件。整體來看,33.3%案件與大埔縣友宜砂石有限公司有關,涉及買賣合約糾紛,大潮公司在案件中均為被告;此外,還包括多起建設工程施工合約糾紛、建設工程勘察合約糾紛和承攬合約糾紛。其歷史被執行人次數達7次,被執行總金額1738.65萬元,7次的執行法院均為大埔縣人民法院。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博大高速、廣東路橋建設、廣東公路建設、廣東大潮高速和廣東交投均屬於廣東省屬國企廣東省交通集團旗下成員。
公開資料顯示,廣東省交通集團是一家大型國有資產授權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於2000年6月28日掛牌成立,總部設在廣州,註冊資本268億元人民幣,對省級管轄的高速公路投資、建設、運營統一管理。
目前,廣東省交通集團擁有全資、控股和實際管理的公司16家,其中上市公司2家、駐港澳企業4家,合併報表範圍內企業總數173家,員工總數約62000人。截至2022年末,集團管理的資產總額約7404億元,綜合實力居廣東企業50強和中國企業500強。
廣東省交通集團2023年財務報表顯示,公司2023年實現營收567.4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44%;淨利為20.29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2.38%。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