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先生感謝黃醫師的堅持,讓他兩度避開了生死交關的邊緣,真可謂是他的救命恩人!(圖/門諾醫院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63歲的譚先生3月底因呼吸喘、嘔吐等症狀急診就醫,意外發現患有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及冠狀動脈疾病,導致心臟衰竭,猝死風險極高,醫師叮囑盡快進行治療,於是安排4/2日住院檢查,沒想到4/3日發生規模7.2的大地震,讓原本在和仁礦場工作的他逃過一劫,且經醫師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後,心臟功能恢復良好並於4/30日順利出院。
「謝謝黃醫師,謝謝醫護團隊!」緊握黃醫師的手,譚先生內心的感謝全寫在臉上。回想起就醫過程,若非黃醫師堅持要他提早住院治療,他應該已在和仁礦場工作,甚至可能已被強震下的砂土、落石給掩埋。一家人相互擁抱,格外珍惜這份珍貴的時光。
▲幸運逃過生死交關 譚先生 一家人珍惜彼此珍貴時光。
門諾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黃振銘表示,心臟的瓣膜有四個,分別是主動脈瓣膜、二尖瓣膜、三尖瓣膜和肺動脈瓣膜,而主動脈瓣膜是位於心臟和全身最大動脈主動脈的連接處,是非常重要的瓣膜。瓣膜的功能就像門一樣,打開時讓血液往前流出,關閉時避免血液倒流。但隨著年紀變大或是感染等因素,會造成瓣膜鈣化,甚至沾黏,讓瓣膜沒有辦法正常打開,這樣血液就無法正常輸送到冠狀動脈和全身的循環。心臟就必須每一跳都很用力或是心跳加快才能維持足夠的心輸出量,即使是病人睡覺時,心臟都得像跑百米賽跑時那樣用力,長期下來當然會心臟衰竭。當主動脈瓣膜開口面積小於1平方公分時,就是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心臟隨時可能無法打出足夠的血量而導致病人猝死。
▲出院前醫師叮囑返家後的注意事項。
醫師進一步說,正常人的主動脈瓣膜是三片組成,但譚先生只有兩片,這樣的先天異常會導致主動脈瓣膜提早損壞,大多在50歲左右就會出現問題。由於譚先生主動脈狹窄非常嚴重,手術時必須用器械穿過縫隙且用力才能勉強撐開,換上新的瓣膜。手術過程順利但因連續出現惡性心律不整、心因性休克等狀況,歷經數次的電擊,並裝上主動脈氣球幫浦和葉克膜,心臟才穩定下來。
所幸經過藥物的調整,譚先生心臟慢慢改善和恢復,術後一週順利移除葉克膜和主動脈氣球幫浦,後續進行心肺復健恢復良好,總算在4 /30平安出院。返家前,他親自向醫師表達內心的感謝並強調,因為醫師的堅持,讓他兩度避開了生死交關的邊緣,真可謂是他的救命恩人!
因住院而躲過了0403大地震引發的和仁礦場崩塌,又平安度過了心因性休克的人生大地震,看到妻兒陪在身邊,尤其平常一起工作的兒子能夠在地震中平安歸來,譚先生除了再次感謝醫院醫護團隊的努力與用心,讓他重獲新生,也表示將會更重視自己的健康,好好珍惜與家人相聚的時光。
黃振銘提醒,有瓣膜問題的患者,一定要定時回門診追蹤檢查,若出現心律不整、容易喘、體力衰弱等症狀,建議應盡快就醫並與醫師討論治療時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