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地緣政治緊張加劇。(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文/中央社
美中兩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不斷加劇,已經開始影響到全球數據流向,因為連結中國與世界其他地方的新增海底電纜預期將大幅減少。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中國一度被宣傳為未來海底傳輸網的樞紐,這類網絡構成國際通訊至關重要幹道。但今年過後,預期中國將只會有3條海底電纜鋪設,與計劃為新加坡鋪設的海底電纜數相較不到一半。而中國缺乏海底電纜計畫,預料也將衝擊當地資料中心建設。
海底電纜是網際網路的骨幹,全世界數據傳輸99%靠海底電纜。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TeleGeography的資料,今年將有約14萬公里的海底電纜鋪設完成,是5年前的3倍多,反映出在影音串流及雲端服務日益盛行下,資料傳輸需求愈來愈大。
美國科技業巨擘Google谷歌今年4月10日宣布一項10億美元(約新台幣324億元)計畫,將打造2條連接日本、關島和夏威夷的海底電纜。這項計畫選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來到華府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會面時宣布,當時兩人還透過聯合聲明,對於這項「改善美日與太平洋島國間數位通訊基礎設施」的投資案表示歡迎。
TeleGeography研究部門主任莫爾丁(Alan Mauldin)指出,在這項看似官民協調的計畫背後,是美國與中國間的「海底冷戰」。
中國如今已發展為能與美國較量的經濟強權,數據消費量也大。自1994年以來,已有15條超過1000公里長、連接中國和世界其餘地方的海底電纜鋪設使用,這些跨太平洋及其他的海底電纜計畫,是由中國移動和其他中國國有公司帶頭進行,有時是與美國公司攜手投資。
然而在2020年左右,風向開始轉變。當時美國在時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帶領下,開始採取「乾淨網路」(Clean Network)計畫,將中國業者排除在電信基礎設施計畫之外。此後美方也以有必要確保資料安全為由,對中國一直維持這樣的強硬立場。
2020年時,美國司法部便要求Google和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修改他們要在洛杉磯和香港之間鋪設一條長1萬3000公里海底電纜的計畫。當時計畫雖已處於最後階段,這兩家科技業巨擘仍匆忙決定將中國排除在外,把目的地縮減至台灣和菲律賓。
此外,世界銀行(World Bank)帶領的一項南太平洋島國海底電纜計畫,也因為要與美國的政策相配合,而將中國業者排除在外。
中國在海底電纜網絡的參與度正快速消退。有3條連接香港的國際電纜預計明年鋪設完成,但之後便無目前已排定連接中國的海底電纜計畫。
另一方面,美國與亞洲整體之間的數據傳輸需求依舊強勁。目前已有的今年之後電纜鋪設計畫,包括有4條至日本、7條至新加坡。至關島也將鋪設9條海底電纜,當地是美國大陸與東南亞之間的中途站。
海底電纜的鋪設還會影響資料中心坐落位置。美國房地產諮詢公司高緯環球(Cushman & Wakefield)便預估,中國在全球資料中心營收占比將由去年的9%降至2028年的7%,美國占比也將由49%降至38%,但東南亞占比很可能將由9%上升至11%,歸功於一連串電纜計畫。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