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圖/軍聞社)
總統蔡英文執政8年任內,推動多項改革,儘管兩岸依舊冷凍,區域緊張情勢攀升,但台灣也逐漸走向國際被世界看見。《ETtoday新聞雲》推出系列報導,盤整過去8年的10大事件,跟讀者回顧並解析對後續的政治影響,同時一起向小英時代告別。
記者杜冠霖/台北報導
蔡政府即將在520畫下句點,回顧8年任期,國防政策毫無疑問為最大焦點。隨著國際情勢改變,加上少子化,兵源有限情況下,蔡政府做出了「恢復一年義務役」的重大決定。反對派認為,台海局勢兵凶戰危是蔡政府兩岸政策自食苦果;贊成派則指出,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已無法因應當前戰備需求,所以延長役期強化實戰訓練,已是不得不然的決策。然而「自己國家自己救」,政府既已決定延長義務役役期,以提升台灣國防能量,就必須讓役男成為有能力保家衛國的戰士。
回顧我國建軍史,1980年代末,台灣經歷解嚴,開始走向民主化後,為「反攻大陸」所設計的兵役制度與建軍思維開始遭到檢討,政府開始朝擴大募兵制的方向,目標成為全志願役的國家防衛軍隊。而馬英九時代,為了維持兩岸和平交流的氛圍,當時軍方的內部氛圍是「裁軍」,縮短一年義務役兵役役期到4個月,加上後來發生洪仲丘事件,國軍形象跌落谷底。
蔡英文2016年上任就面臨這個燙手山芋,蔡先從「硬體」國防裝備,軍購、預算提升毫不手軟;另外是政治文化的改革,以往比較重文輕武,現在對軍人尊重,蔡英文從待遇、訪視基地次數都是歷年總統最高,從內部提升軍中士氣、外部也試圖扭轉國軍形象;在2022年九合一大選後,蔡政府也踏出最關鍵一步,就是過去都只聞樓梯響的「恢復一年義務役」。
蔡英文在2022年底宣佈兵役改革政策,將義務役從現行的四個月延長至一年,預計2024年元旦生效,適用於2005年(民國94年)起出生之役男。而未來國軍建軍模式,將以志願役為「主戰部隊」,義務役為常備的「守備部隊」,也將引進美軍最新模組化訓練模式,同時提高義務役男待遇,薪資從每月約6500元新台幣大幅上調至26307元。
然而,國民黨喊出「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的口號,恢復一年義務役牽動敏感的政治神經,且民進黨2022九合一選舉大敗,蔡英文仍著手處理義務役兵役改革,召集總統府國安會、國防部推動專案,檢討國家的戰力跟作戰型態,蔡更睽違兩年,再次接受媒體聯訪,她在「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記者會上強調,俄烏戰爭已超過300天,指烏克蘭人守護家園的意志感動很多人,而中國在八月軍演後對台威逼更明顯,「台灣處在威權主義擴張第一線,必須加強國防能力。」
▼總統蔡英文蹲在地上,跟軍事將領修改義務役改革說帖。(圖/總統府提供)
事實上,在蔡英文團隊內部,就分成兩派不同的意見,幕僚當面向蔡英文表示,在很多人的當兵回憶中,都認為是浪費時間,拔草、刷油漆、刺槍術,如果要恢復一年義務役,但如果訓練內容仍是這些無效益的工作,勢必無法說服社會;尤其民進黨面臨選舉大敗,政治能量上不足以去處理這麼敏感的政治問題。但是,蔡英文很堅持,甚至跟幕僚你來我往辯論,越吵越大聲。
在蔡英文的堅持下,幕僚們也知道兵役改革勢在必行,但問題就出在「方案」,必須要能夠說服社會大眾,尤其訓練內容要讓年輕人認為,當兵是有意義,確實有達到訓練目的。後來,國防部送到國安會的「強化義務役與志願役訓練內容」,其中有一項讓層峰不是很滿意,那就是「刺槍術」,國防部長邱國正非常堅持,他認為這是「練心」。
蔡英文則在會議中提出,要不要看看美軍如何訓練的?可以把刺槍術改良成「綜合格鬥技」;同時,她也主張,研擬服役年資銜接勞退,並且把義務役薪資從6000元大幅加薪,讓當兵就像是在就業,光是一份政策說帖來來回回,不斷進行修改,改了超過 60次。
當時,總統府副秘書長黃重諺在臉書上分享一張照片,是蔡英文跟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蹲在茶几修改政策稿的照片,蔡英文很在意,對她來言,選舉丟不丟選票,不是最重要,此刻兵役需要改革,對國家有利,就應該要大膽去做。
▼針對一年期義務役入伍訓練成果,陸軍實施「入伍訓練期末鑑測」。(資料照/軍聞社)
此舉被外界認為極度不利民進黨選情,尤其在2022大敗後,2024總統大選綠營有輸不得的壓力,「恢復一年義務役」影響有二,外交處境上,該政策向世界與民主友好國家傳遞自我防衛決心,包含後續軍購案、甚至美國通過950億援台法案都順利到位;國內政治上,總統大選期間,在野陣營、大陸國台辦系統持續操作民進黨政府讓青年上戰場的論述,但賴清德以40%支持度「慘勝」,在野黨也不再論述相關口號,顯然選舉操作成分更大於示警。
有學者形容蔡英文是台灣「鐵娘子」,作為有遠見的政治領袖,展現政治家的風範,不以短暫選舉利害看待,而是以國家長遠利益作為目標,「這就是政治家跟政客的不同。」持平而論,在台灣選票優先的政治氛圍中,恢復一年役期確實是大膽又有魄力的決定,但軍中變革有無一步到位?基層幹部人數缺乏、裝備良莠不齊;如何切實提升國軍戰力,蔡政府已經邁出最困難一步,後續還有賴520後新政府的接棒努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