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連2周1.8萬人就醫 台大醫揭3迷思:吃冰治不了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腸病毒處於流行期,疾管署最新監測,上周腸病毒就診接近1.8萬人次,和前一周相當,疾管署原預期本月底達到高峰,是否已經提前達到?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還要持續觀察。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則特別分享腸病毒常見三大迷思,例如「吃冰治療腸病毒」就不正確,其實吃冰並不是治療,只是緩和喉嚨痛和補充能量。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目前國內處腸病毒流行期,上周(5月12日至5月18日)門急診就診計17,585人次,與前一周(18,238人次)持平,尚須觀察後續疫情變化;另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另易引起嚴重症狀之腸病毒A71型及D68型,上周無新增個案,整體而言迄今仍呈零星檢出且感染個案均為輕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曾淑慧表示,研判國內疫情傳播風險持續,上周學校停班課279班,比前一周256班相比上升,而上周就診人次為10年同期次高,僅次於2016年,過去兩周疫情持平,和和2016年相比增加幅度沒有那麼快,往年經驗疫情高峰會在5月底6月初,是否有提前還要持續觀察。

▲▼腸病毒三大迷思。(圖/疾管署提供)

▲腸病毒三大迷思。(圖/疾管署提供)

呂俊毅指出,目前腸病毒疫情還算平穩,沒有很多重症發生,尤其腸病毒A71型及D68型還算少,不用過度恐慌,但須保持警覺,特別提出3大常見迷思讓民眾參考。

首先是「沒發燒就沒傳染力?」,呂俊毅表示,這是錯誤迷思,其實腸病毒可以在口水跟糞便存活長期2、3個月,即使燒退了,只要皮疹、水泡、嘴巴的破洞還在,代表體內還是有大量病毒,而即使疾病症狀緩和,還是可以在口水、糞便中培養出病毒,還是可能會傳染。提醒如果是前一兩周的急性期,應該請假在家休息。

第二個迷思「吃冰可以治療腸病毒?」呂俊毅說,有時醫師會建議病人,因為嘴巴破、很痛,可以吃些冰涼的東西,但不代表這可以治療腸病毒,只是緩和喉嚨痛、補充一些能量。

最後就是「嬰幼兒不出門就不會得腸病毒?」,呂俊毅解釋,小孩不出門,但大人會從外面回家!病毒可由家人帶回家或經由環境與共用物品而傳染,無孔不入,大人大部分有抗抵力,不一定會出現症狀,如果回家後沒注意良好衛生習慣,就可能帶回病毒傳播。

疾管署再次提醒,腸病毒型別多元,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腸病毒重症前兆症狀。(圖/疾管署提供)

▲腸病毒重症前兆症狀。(圖/疾管署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