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住院治療期間,醫療團隊帶著阿吉(寵物狗)與他見面。(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高居第2名,其中心肌梗塞讓人措手不及,花蓮慈濟醫院與花蓮縣消防局從2020年起攜手合作,透過到院前12導程心電圖監測,及判讀群組由花蓮地區心臟內科醫師即時線上判定,一旦判斷為急性心肌梗塞時,花蓮慈院在病人抵達前,完程相關前置作業準備,病人一進入急診室檢傷後啟動綠色通道,立即送往心導管室進行手術救治。
花蓮慈濟醫院統計自2020年至2024年5月1日止,花蓮慈院與花蓮縣消防局已順利挽救102位心肌梗塞病人。
花蓮縣地理狹長,醫療資源不均,可以實施24小時心導管的醫院皆集中在花蓮北區,為了提高心肌梗塞病人的救治率,花蓮慈院與花蓮縣消防局合作,將搶救延伸至到達醫院前。不僅從2019年起協助花蓮縣消防局培訓高級救護技術員(EMT-P)、2020年花蓮縣消防局全面推動所屬23個分隊配置12導程心電圖機,並創立心電圖判讀群組,由花蓮縣各心臟內科醫師協助判定,一旦判斷為急性心肌梗塞時,救護車就會將病人送往有心導管室的醫院治療,且高級救護技術員在救護車上能提供口服藥物給心肌梗塞病人,若是偏遠地區病患,花蓮縣消防局啟動2部救護車接力後送,即時將病患送至花蓮市的醫院,減少在地區醫院等待掛號與轉院的時間。
花蓮慈院急診室一收到通知,就會立即通報救心小組,在病人到院前做好心導管手術準備,只要病人一抵達醫院,就能通過綠色通道進入心導管室手術,不僅縮短病人到院後等待時間,也讓醫師能搶在黃金90分鐘內打通血管,完成緊急的救援任務。
「救心最重要的是救心臟的肌肉!」花蓮慈院王志鴻副院長表示,以最快的速度將堵塞的血管打通,避免心臟肌肉壞死,是救心醫師最重要的指標,很感恩消防局團隊願意提供機會,讓花蓮慈院團隊能與消防局一起為花東急性心肌不良病患提供最好的照護。
▲病況趨於穩定的陳先生在醫療團隊的安排下,與他唯一的家人阿吉相聚。
2023年8月,蕭先生在復健診所治療中,突然感到胸悶、冒冷汗以及全身無力,診所醫師初步評估為急性心肌梗塞,隨即撥打119由救護車緊急送往花蓮慈院,判讀團隊收到回傳的心電圖,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經綠色通道至心導管室搶救。從團隊收到心電圖到打通血管、放置支架,全程60分鐘內完成。
「胸口悶、不舒服,一定要打電話叫救護車!」重生後的蕭先生說,對心肌梗塞的印象是可能會麻痺或暈倒,沒想過是胸悶、冒冷汗,非常感謝消防局的救護車以非常快的速度將他送到醫院,且車上不浪費時間做心電圖檢查、給藥等等,也很感謝他的主治醫師心臟內科王惠生醫師的細心照護,每個環節都配合起來,才能讓他活下來,真的是最好的一件事了。
「希望鄉親在這樣的機制下,能迅速得到適切的醫療處置,早日恢復身體健康。」花蓮縣消防局副局長李龍聖說,感謝花蓮慈院的大力支持與協助,由心臟內科與急診部的醫師群建置了24小時即時回覆心電圖的聯繫機制,得以及時發現心肌梗塞的病患並迅速啟動心導管室,經過4年的努力,在近期達成了偵測100例心肌梗塞並啟動綠色通道的個案紀錄,相信這樣的機制若能持續,必能嘉惠更多有需要的鄉親。
94歲的徐老先生,今年1月清晨時,發現胸口有如重石般壓住的悶緊不舒服,身為退休的家庭醫學科醫師,立即警覺地叫醒太太,並阻止她開車載他就醫,立即請她撥打119由救護車送醫,經車上12導程心電圖機監測回傳判讀群組確認為急性心肌梗塞,得到通知的花蓮慈院團隊同時啟動綠色通道,救回徐老先生的性命。徐太太感動表示,真的很感恩花蓮縣消防局以及王惠生醫師,救了先生一命,她逢人就向親朋好友推薦王醫師的好醫術,也宣導救護車送醫的重要性,不要自行開車就醫。
2020年至2024年5月1日止,已順利挽救102位心肌梗塞病人,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地區醫院做的事情,在消防局的救護車上,就可以開始先做,這為醫療團隊提供了更多的搶救時間,花蓮慈院醫護團隊會持續與警消攜手努力,把握在黃金救援時間內搶救更多生命。
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郁志分享,綠色通道的重要性能直接將病人送到有心導管室的醫院,24小時隨時有醫生、救護人員為病人打通血管,平均不到60分鐘就能把血管打通,但若是自行就醫加上轉診,可能會延遲了黃金救命時間,嚴重時病人到達醫院前心臟就停頓了,所以綠色通道的存在很重要,從心肌梗塞症狀開始就啟動綠色通道,目前病人住院之後的死亡率接近0。
最後,陳郁志醫師也提醒,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心臟急症中最嚴重的疾病,民眾若出現胸悶,緊緊,吸不到氣的感覺,或是感覺好像有重重的東西壓在胸前,甚至是合併冒冷汗、噁心、想吐,悶痛的位置延伸至手臂、脖子、上腹部、下巴、肩膀,當症狀持續時間超過10分鐘,有高度可能是心肌梗塞,應立即撥打119由救護車送醫,千萬不要忍耐、拖到很不舒服才來就醫,以把握心肌梗塞急救黃金時間。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