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聖嬰成形「幾乎篤定」 專家:颱風生成較靠近台灣

▲▼美國5月最新研究指出,聖嬰現象的訊號已接近尾聲。(圖/林老師氣象站)

▲美國5月最新研究指出,聖嬰現象的訊號已接近尾聲。(圖/取自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

記者蔡亞樺/台北報導

「反聖嬰成形,幾乎篤定!」氣象專家林得恩今(29日)指出,聖嬰現象的訊號已近尾聲,下半年反聖嬰現象將再度接手,根據過去歷史事件的統計分析,反聖嬰現象肇生時,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數量會減少,但一旦生成後,通常都會比較靠近台灣。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在臉書粉絲團 「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表示,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NWS)氣象預報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5月最新研究指出,根據目前最新氣候預報模式模擬結果,聖嬰現象的訊號已近尾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得恩說,隨後反聖嬰現象將再度接手,預測評估今年7至9月形成的機率再提昇為69%;9月之後,形成的機率都在80%以上;11月至翌年1月發生的可能性也再提昇至87%。整體來看,反聖嬰肇生的機率愈來愈大。

林得恩表示,根據過去歷史事件的統計分析,反聖嬰現象肇生時,當年台灣夏天及隔年春雨的降雨量都會減少,秋季在東北部及東部的降雨量也會增多,冬天到隔年春季氣溫會比較低。

中央氣象署說明,聖嬰現象或反聖嬰現象通常發展於「春末夏初」,在秋末冬初「最強」,於隔年春季減弱。聖嬰現象通常持續時間較短,約為半年至2年的時長。反聖嬰現象則大多會連續發生,半數以上會持續2至3年。

氣象署表示,聖嬰和反聖嬰的發生頻率可能不完全規律,但聖嬰通常2至5年發生一次,反聖嬰則平均2至7年發生一次。約有50%的聖嬰現象結束後,隔年便會出現反聖嬰現象。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