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了一條鱸魚!2歲男童發燒41℃隔天進ICU 「截4根腳趾」搶命

▲▼2歲男童截肢。(圖/翻攝自縱覽新聞)

▲2歲男童截去了4根腳趾和部分腳底板。(圖/翻攝自縱覽新聞)

記者鄭思楠/綜合報導

廣東一名2歲男童近日疑接觸生魚,感染創傷弧菌面臨截肢。5月29日,男童軒軒父親稱,經過1個多月的治療,孩子未能保住腳趾,已經被截去了4根腳趾和部分腳底板。3周後,還需要進行植皮手術,如植皮不成功,將再次面臨截肢的風險。

綜合陸媒報導,5月29日下午,父親稱,他們家住珠海市,「4月14日就買了一條鱸魚,我兒子中招,4月15日送醫搶救。」

父親回憶,4月14日下午,自己母親領著兒子到街邊的海鮮市場買菜,「他奶奶領著他,花了10來元錢(人民幣,下同)買了一條鱸魚,是魚攤主殺好裝在塑膠袋子裡。小孩子喜歡魚,提著魚走了一段路,回到家裡,也拿出來玩過魚。14日下午3、4點,他接觸到魚,當天下午6點我們就把這條鱸魚吃掉了,都沒有問題。」

父親表示,兒子當天下午接觸到鱸魚,到晚上開始出現症狀,但當時沒有注意到,「晚上他睡覺的時候,大約凌晨2點開始發高燒到41℃左右,我帶他去醫院退燒了,凌晨3點多他就睡著了,我以為就沒事了,結果到早上又開始發燒。」

隨即到醫院檢查,進行了手術,並送進ICU,17日被確診為創傷弧菌感染。父親稱,醫生初步推斷孩子是腳上有傷口,手接觸到魚後再摸到傷口導致的感染,或者是處理後的魚刺刺傷了孩子引發感染。

父親提供的疾病診斷書顯示,軒軒被診斷為右足壞死(創傷弧菌感染);壞死性筋膜;右足、右小腿筋膜室綜合徵;膿毒性休克;敗血症(創傷弧菌感染、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等。

父親解釋稱,那條鱸魚身上帶有這種致命的病菌,「可能是我兒子抵抗力不好就感染了。打個比方,他身上可能有個小傷口,他用手去摸了魚,再用手去摸傷口的話,就可能被感染了。」

父親分析總結稱,兒子感染有兩種可能,「要麼就是被魚咬到,要麼就是身上有傷口,接觸到魚後感染」、「他當時腳上有傷口,我們不確定是不是被魚刺的,還是他本來就有的,因為傷口太小。他是小孩子,到處跑出去,有可能摔倒或者穿鞋造成的,就是在腳踝腳後跟那個位置有傷口」。

父親澄清說,並非只有鱸魚攜帶這種致命病菌,「我們買的就是普通的、常見的鱸魚,海洋裡面的動物都有可能攜帶的,並不一定說是只有鱸魚才會有。」

父親說,4月27日,醫院將軒軒送出重症監護室,安排到骨科進行治療,「之前是說看看能不能控制住,控制住的話就不用截肢,但到後來沒有控制住。」5月13日,軒軒先是截去了3根腳趾,隔了五六天進行清創手術時,發現另一根也出現問題,於5月20日又截去1根,共截去4根腳趾和部分腳底板。

「感染暫時是控制住了,3周後進行植皮手術」,父親說,為了省去3周的住院費,父親在獲得醫生同意後,在家等待治療,3天到醫院換一次藥。

他稱,自己是一名單親爸爸,在工廠上班,沒有什麼積蓄,治療期間已經花費17萬元,都是東拼西湊的。目前植皮手術的費用還不確定,如果植皮不成功,還將再次面臨截肢的風險,後續的康復也將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現在真的是無力負擔。

▲▼2歲男童截肢。(圖/翻攝自縱覽新聞)

創傷弧菌屬於弧菌科,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是致死率最高的致病弧菌,廣泛分佈於水溫較高的世界各河海交界水域、近海、海灣及海底沉積物中,並常寄生於貝殼類等海洋生物中 ,如魚、蝦、牡蠣、蚌等。

創傷弧菌的毒性較強,潛伏期平均為24小時。約50%-70%的患者會在一兩天內出現局部皮膚腫脹,疼痛明顯,傷口周圍或感染肢體末端皮膚呈黑紫色,有水皰。
感染者常伴有發熱、腹痛、腹瀉、嘔吐、低血壓等症狀。病情進展迅速,若不及時就診,嚴重會發展為肌肉壞死和敗血症,甚至有截肢和引起多臟器功能衰竭的風險。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