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朋友來商量「別給建議」!3步驟溝通:誰說的比說什麼更重要

▲屬蛇的朋友,在職場中容易出現溝通上的摩擦和誤解,請保持良好的心態和能量,並學會換位思考,避免糾紛擴大。(示意圖/視覺中國CFP)

▲有人找上門商量事情,第一步應該事先「傾聽」,而不是急著給意見。(示意圖/視覺中國CFP)

文/安達裕哉
摘自/悅知文化《頭腦好的人說話前思考的事:第一本!將「思考維度」融入於「溝通法則」的工具書

被另一半或朋友、後輩找去商量事情,出於善意而給了對方「建議」後,對方卻不買帳,而且還很不高興⋯⋯像這樣的經驗你是否也曾有過?說來丟臉,這種經驗我還挺多的。事後我還會責怪對方「你為什麼不照我說的做?」把關係搞得更緊張。在職場上,偶爾也會看到這種情景。

其實提供建議這種行為,需要非常高度的溝通技巧。剛成為顧問的我曾認為,「顧問就是一種提供建議的職業」,但實際上,我的主管卻跟我說——「別輕易給出建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誰說的」比「說什麼」重要

建議再怎麼正確,也無法讓人動起來。因為人不是用理智來行動,而是用情感來行動的。

舉例來說,我因為工作的關係,親眼目睹了許多主管因「不誠懇的員工」而煩惱不已。不管你說什麼,這些人都只會給出敷衍的回應,行為卻從不改變。若問他:「為什麼不改變你的行為?」對話便會以「沒時間」、「沒權限」、「我也不知道」、「因為我不想」等回答告終。也就是說,人的本性就是會為自己「沒興趣」的事物想出各種使其合理化的藉口。

對於這樣的人,不論主管再怎麼給予建議,說著「這樣做就會改善喔」,他也還是聽不進去。但令人驚訝的是,有時只要換個人來說,他就聽得進去了。例如,光是改由當事人喜歡的同事對他提出建議,而非由主管開口,便可能讓他把建議付諸行動。

這正是因為「誰說的」比「說什麼」更重要的關係,唯有在當事人相當尊敬、欽佩對方時,才可能接受其建議並付諸行動。

●不是給建議,而是要指揮交通

進入顧問公司工作了好幾年後的我,開始認知到顧問並不是一種提供建議的職業,而是一種「指揮交通」的職業。因為實際上,顧問工作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傾聽經營者的煩惱、找出問題點並加以整理。

所謂的整理,就是一種「丟掉不需要的,只留下必要東西」的行為。因此,「整理對方的話」即是從對方所說的話中,捨棄多餘的資訊,只留下為了做出判斷所需要的資訊。藉由一邊整理一邊聆聽對方的話,便能讓說話者本人更深入理解自己的想法,進而得以付諸行動。這種邊整理邊聆聽的技巧,不僅限於顧問工作,在各種場合都能發揮作用。

▲▼ 上班族,辦公室,同事,工作。(示意圖/CFP)

▲遇到商量的情境,先一邊整理、一邊聆聽。(示意圖/CFP)

●一邊整理一邊聆聽的技巧

那麼,怎麼做才能一邊整理、一邊聆聽對方的話呢?接下來就要告訴各位有助於準確理解對方話語的重點。

1、確認目的

當有人找你商量任何事情時,首先應該做的就是「確認目的」。但要注意的是,這時你必須做的僅僅是「確認」而已,並不包括「給予進一步的建議」。因此,簡潔地「重複對方的話」是確認目的時必要的行為。前面提過的「重複對方的話」這種技巧就是要用在這裡。

絕對不要用你自己的話來說,要用對方的話來回應對方,如此才能讓對方覺得「這個人有想要好好聽我講話呢」。

2、傾聽其想法

任何人若是遇到該找人商量、討論的課題時,其實自己心中多半都已有了某些解決辦法。或者,到目前為止已經歷過一段煩惱的過程。

因此,確認目的後,若沒有好好聽對方的解決辦法或煩惱歷程,而只是一股腦兒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很多時候都會讓對方感到不滿,覺得「這個人都沒有要聽我的想法和感受」。所以一定要記得先傾聽對方的看法,讓對方把一切的困惑與糾結全都一吐為快才行。

3、整理對方所說的內容,協助其做出決策

對方會來找你商量,就是因為有某些阻礙決策的因素存在。

若能聽出對方「我想這樣做」的想法,就請順勢推他一把。沒必要說出自己所想的解決方案或建議。
若對方執意要做某件事,對於其矛盾、不合理之處,只要確認「這部分是~呢」即可。如此一來,對方應該就會覺得「我的話有被理解了」。

而如果對方並沒有「我想這樣做」的想法,那麼,僅止於聽聽對方說話就行。這個人應該只是希望你聽他說話而已。

至此為止,作為一種「傾聽」的思考法,我已闡明在好好聆聽的同時,應有的態度及技巧。人類總是不自覺地想要自說自話,或者自以為是在替對方想,於是便自顧自地表達意見、提出建議。

正是在這種時候,別忘了要一邊整理一邊聆聽對方的話,並在採取於傾聽的同時思考對方想說什麼,而非自己想講什麼的態度。

▲▼《頭腦好的人說話前思考的事:第一本!將「思考維度」融入於「溝通法則」的工具書》(圖/悅知文化)

★本文摘自悅知文化《頭腦好的人說話前思考的事:第一本!將「思考維度」融入於「溝通法則」的工具書》,作者安達裕哉,以行銷公司Tinect公司的經營者身分,執行顧問諮詢、網路媒體營運支援及文章寫作等工作。安達裕哉從原本不善言詞,到能夠打動專業經驗遠比自己豐富的人,靠的並不是「說話技巧」,而在於「思考的深度」。本書融入大量案例,無論新人、職場老鳥,甚至任何產業的工作者都能快速應用。當一般人只在乎說話內容,聰明人卻會知道何時該保持沉默、何處該替人著想。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