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黃仁勳在台灣長大? 旅美教授9重點分析:頂多郭台銘等級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全球媒體問答。(圖/記者林敬旻攝)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來台引起旋風。(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張靖榕/綜合報導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來台大展專業宏觀、親民活潑的一面,每天都掀起話題,旅美教授陳時奮(筆名翁達瑞)分析這位身價破3兆台幣的男人,認為他能有如今的成就歸功9大原因,而且假如是在台灣長大,以黃仁勳的個性與能力,一樣可以成功,「但領域與方式會有很大的不同」,自行創業的話,「最多就是郭台銘等級」。

翁達瑞以《假如黃仁勳在台灣長大》為題,探討成就非凡卻平易近人的黃仁勳,幼年就移居美國的黃仁勳依舊眷戀故鄉食物,並感恩故鄉對他事業的幫助。翁在看完黃仁勳的專題演講後,心中突然有「假如黃仁勳在台灣長大,他的成就會有差異嗎」的疑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翁達瑞點出,在美國長大的黃仁勳擁有許多台灣小孩缺少的生命經驗,這些經驗大大影響了他的人生軌跡。他列出9點黃獨特的美國成長經驗。

一、黃仁勳到美國後,曾在寄宿學校獨立生活幾年時間。這是一段很辛苦的成長經歷,讓他培養了台灣小孩缺乏的存活能力。

二、父母移居美國時,黃仁勳已到上中學的年齡。因為成績優異,黃仁勳高中跳兩級。這是台灣的教育體制所缺乏的彈性。

三、美國的高中課程並不沈重。除了跳兩級之外,黃仁勳還到餐廳打工。同年代的台灣小孩不可能有黃仁勳的就業經驗。

四、高中畢業後,黃仁勳選擇離家近、學費較低的州立大學就讀。為了擠進名校的窄門,同年代的台灣小孩則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

五、大學畢業後,黃仁勳的第一個專職工作,就是現在的競爭對手AMD,但只做一年就離職。當時的AMD還活在英特爾陰影下。

六、黃仁勳跳槽到一家專用晶片的設計公司,前後長達八年。黃仁勳的矽谷職涯順利,可歸功於美國企業重視個人實力,沒有名校情結。

七、工作期間,出身中段班州立大學的黃仁勳又進入私立名校史丹佛大學攻讀碩士。這要歸功美國教育界的平權價值:英雄不怕出身低。

八、取得碩士學位後,黃仁勳並沒有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在沒有士大夫觀念的美國,黃仁勳可自在的選擇人生道路。

九、三十歲時(1993),黃仁勳離開晶片設計公司後,與兩位友人共同創立NVidia,資金來自創投公司。只有在相信年輕人的美國,黃仁勳才可取得兩千萬美元的創投資金。

翁達瑞表示,若黃仁勳在台灣長大,以他的能力及個性仍然可以闖出一番成就,但絕非全球最大人工智慧晶片公司的創辦人與最高主管,因為他的生活日常會完全不同。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圖/記者湯興漢攝)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圖/記者湯興漢攝)

黃仁勳會面臨沉重的升學壓力,沒有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不需要打工,更無法高中連跳2級。高中畢業擠進名校窄門的黃仁勳,只要最後能夠畢業,在社會上就能暢行無阻,若沒有進入名校大學,畢業後在社會上會受到歧視,因此不管怎樣都不用太認真讀書。

若想出國深造,黃仁勳的父母除了口袋要夠深,他的英文和成績也要夠好,還得背負家族期待,念個博士學位光耀祖宗,「不論最後黃仁勳走上哪條路,他應該都會有不錯的事業」,或許是部會首長,或許是私營企業高階主管,若自行創業,「最多就是郭台銘的等級」。

翁達瑞表示,黃仁勳能在高科技業出人頭地,是因為兼具了美、台兩地的文化特質,「美國人的靈活加台灣人的苦幹;美國人的自信加台灣人謙遜;美國人的競爭精神加台灣人的合作態度」等。

不過翁也表示,本文只針對黃仁勳做探討,並非鼓勵把小孩送去美國,因為「失敗的例子更多,只是媒體沒有報導而已。」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